第六十六章:帝国骄傲甲弓弩(下)(2)
作者:
几字微言 更新:2024-09-22 10:09 字数:3213
严重不足的情况。
同时,因为扶苏严格控制砍伐黄河两岸的植被,所以扶苏极力推崇用治下几乎没有使用的煤炭。这会的煤炭基本上就是处于未开状态,甚至一些露天煤矿只要过去拣就能用。
再者,煤炭实际上比起烧木头柴禾更加方便。于是在扶苏推动煤炭开采业展的同时,又推动城镇百姓使用煤炭,甚至行宫率先代表使用。而军器监炼铁使用煤炭,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炼铁技术在扶苏的将作监中不断迅猛展,而在天下难得安息平静的扶苏麾下数郡之中,自然也迎来了展的大良机。新技术的应有代表的就是扶苏的实力终于迎来了强劲增长的时候。
而最为显著的表现,就是这副明光甲的制成。
胸前闪闪亮的护心镜上,扶苏似乎看到了成千上万皮甲锐士将敌阵冲溃的样子。不由握拳捏紧,饶是面上不动神色,也不由露出了兴奋的样子。
一边的祁彦见此,心中一喜,又道:“说来王上可谓是智巧冠绝古今,这明光甲结构完备,制作也颇为成系统更加方便。再加上而今军器监炼铁技术一日千里,较往日产量已经天壤之别。而今光是在大同塞这座军器分监的年产铁量便达到了三百万斤!”
说道这里,周遭都是一片惊喜哗然之声。三百万斤,这根本就是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有了如此惊人数目的铁产量,大秦的铁甲装备将会进行得顺利非常。
一时间,庆倪等人都是板着指头算了起来,一派兴奋之色。
扶苏对此表现平淡,看着明光甲,听着祁彦微带卖弄地说出这个数字,并无什么意料之外的意思。灌钢法对炼铁技术的改进又多么巨大,扶苏对此可是十分清楚。
更何况,扶苏知道在明朝封建时期炼钢技术成熟之后,铁的产量已经达到了两千万斤。大秦拥有比明朝更好的条件,此刻的匠作之术还没有被儒家打压得成为贱业,对百家态度十分理智的扶苏对农家此类于国有益的学派颇为支持。
而对于墨家这等掌握强大生产技术的学派,扶苏也是颇为礼遇。
如此情况之下,大秦最高水平的军器监若是没有三百万斤的铁产量,扶苏都要动用特科去清查问题了。
当然,祁彦等一干大匠和工匠的贡献扶苏是看在眼里的。
见此,扶苏对身边的侍从道:“拟旨枢密院,命后勤部作下达嘉奖。于一干有功之人,报上名册,核对之后报尚书省处置。这里,寡人先给众位匠师先贺喜了!”
扶苏这话一出,祁彦和一干匠师齐齐都是拜倒在地大礼谢恩。尽管这些人竭力装作淡定的样子,平素也算是社会的上层,可而今激动得颤抖的双手还是泄露了他们的心情。
扶苏和一干将官相视一笑,又道:“祁彦,继续带路。看看箭支、马镫、马鞍、马蹄铁以及弩车的建造!”
祁彦也是喜色一片,给扶苏介绍起来格外地卖力。不一会,便到了建造弓、弩、箭支的弓弩箭院。
扶苏先看的便是弩的制造,大秦的弩具管制极其严格,由国家统一督造,弓干扁圆,一般长六尺【秦制一尺长厘米】,为桑木制作,但却又不是所谓的单质弓。因为整个弓干皆由密实的皮~条缠扎。这样不仅增强了弓干的结构强度,而且皮~条的韧性极好,弹力强,可以积蓄更多的能量,以桑木为芯,外缠皮~条的复合弓干,结合了自然界中植物弹力和动物弹力。
西方罗马的弩炮也是用动物肌腱缠绕的扭曲力来弹射弩箭的。可是过于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