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与君谋划归降否(下)(3)
作者:
几字微言 更新:2024-09-22 10:12 字数:3033
�得是。至于边贸繁荣,致使国库充盈,想必也不用我多说了吧?”说到这里,蒯彻心中有些紧张地看着章邯。
却见章邯沉默不言。
说来,这些钱粮功赏之事并不是章邯擅长的东西。身为大将,章邯擅长的是行军用兵之道,而非后勤财计之事。这些,都是司马欣在管着的。若不是司马欣不在,章邯也不会自己直面蒯彻,而不避退。
故而,翻看着这一大本空白的军功薄,看着扶苏亲笔写下的对士卒言辞激励的文章,以及那个鲜红的,盖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大印的末页。
看完着一些,章邯心中既是放松了下来,又是纠结了起来。
显然,投靠扶苏的好处无疑是很多的。至少,随时可能让整个军队哗变崩溃的军功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后世史学家论及大秦精锐,为何在统一过后,经历了十数年和平时期后突然腐化下来。有两种猜测,一是因为帝国真正的精锐没有出场,岭南军和长城军都没有出场,后来王离出场的长城军,实际上是已经被蒙恬之死,国内政变打击都士气崩溃的残部。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直指秦朝崩溃的财政无力支持巨额的军费开支。而商鞅变法后的军国体制,和和平时期的维稳要求不相适应。帝国旧体制面对新环境下,过低的适应能力使得军队变得难以适从。
再加上困难的财政无力支撑巨额的军费开支,即,大秦已经没钱维持军功爵体制了。
所以,大秦的军力才会那般迅地急剧下降。
而章邯对此,也都是心知肚明。一旦拒绝了这个军功薄,只要特科鼓噪一下,整个骊山军的士气都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更何况,骊山军的家属还在扶苏手中啊!这些刑徒之所以打仗勇猛,除了泄怨气外,就是为了那些在骊山为奴为婢的亲人,用军功来换取家人的自由,甚至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