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第一国宝(3)
作者:空骑      更新:2024-09-22 15:50      字数:3359
声可不及这制玺的材料“和氏璧”。“和氏璧”为春秋时楚国人卞和所得,这和氏璧在没有被雕琢成传国玉玺之前就有着一系列的传奇故事。人们记得最清楚的恐怕就是“完璧归赵”了。

  秦昭襄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蔺相如完璧归赵……直到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和氏璧才最终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中。

  和氏璧的曲折命运似乎预示着传国玉玺的多舛命运。秦始皇用它造至高无上的玉玺,本来希望这个皇权的象征能够世世代代在嬴姓子孙手中传下去,永保江山。可秦二世而亡,和氏璧造就的传国玉玺也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历程,并最终湮没无闻,成为一大历史谜团。

  传国玉玺失落、重现、再次失落,有过好多传奇的经历,也不是所有天子都能够得到这“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的,所以后世不少君王又制作了很多它的替代品。而唯一能够证实这枚传国玉玺的特征就是这角上的金镶玉了。

  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将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细心呵护着玉玺,并在西汉王朝建立后将它作为了新王朝的传国玉玺,并将其珍藏在长乐宫。

  西汉末,王莽篡权,需要玉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当时玉玺由他的姑姑,汉孝元太后王政君掌管着。王政君对刘家的感情比对王家要深,就是不交出玉玺。最后王莽命弟弟、安阳侯王舜逼老太后交出玉玺,老太后感觉被侄子给骗了,哭骂着将玉玺掷到地上,玉玺被摔掉了一角。后来,虽然王莽等人用黄金将缺角给补上了,但是玉玺还是留下了瑕痕。

  公元937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带契丹军攻至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玉玺从此下落不明。

  后周太祖郭威登基时,曾遍寻传国玉玺而不着,便刻了“皇帝神宝”等两方印玺,聊作安慰。这两方印玺一直到北宋都是皇权的象征。不过,宋朝一直没有放弃重新发现传国玉玺的希望,在宋朝有许多发现传国玉玺的消息,但都未计入正史。而现在出现在戴博文手中的这枚玉玺的真伪也让雷涛一时无法判定了。

  “戴先生,这东西是什么我想我们都不用说了,这金镶玉的角就是它所代表的身份证明。至于这东西的真伪……”雷涛的话表示他已经知道了这东西就是所谓的“传国玉玺”。但这传国玉玺是不是真的,却是他表示怀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