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渭城遗计(2)
作者:
笔尖少年 更新:2024-09-23 01:34 字数:3173
仍抱有一丝希望,若想火速支援,只有从西门,南门出,距离安城才最近,这也是孙策选择这两个门的原因。
至于曹军的伏兵,孙策心中清楚,曹军必有,他同样还清楚,曹军的主将也知道自己清楚曹军有伏,双方同样清楚,孙策麾下精锐将士勇不可挡,若是分兵伏击,必被孙策突围而走,所以只能伏兵一处。
而曹军的伏兵,已孙策推算,必在南门与东门之中,孙策同样清楚,东门攻势如潮,看似杀机四伏,但曹军若无伏兵,孙策很有信心带着麾下将士从东门杀出。
至于南门,攻势微弱,极有可能是曹军伏兵之地,而曹军此举,便是告诉孙策,南门有疑。
荀攸同样清楚,他在心中也是在赌罢了,孙策从哪门突围,根本不是他能用计谋或是智谋能够推算出来的,此刻荀攸已是用了激将之计,他认为,已孙策的性格,必会从大兵压境东门杀出,而南门曹军的佯攻,便是挑衅孙策。
此计与诸葛亮算曹操必走华容道是一个道理,诸葛亮令麾下将士在华容道放烟,曹操看了,笑道,敌军知我多疑,必不肯走华容道,我军便可反其道而行之,偏要走华容道,若是曹操又算,诸葛亮又算,反复循环……能算到一千多次去……不过还是走与不走罢了。
其实只是一个概率的问题,百分之五十罢了,双方推算与否,不过是在赌。
便如同此刻的荀攸与孙策,孙策知晓荀攸用的乃是激将之计,但其伏兵究竟设于何处,孙策又如何能够推算的出?
荀攸亦是如此,任凭他智谋百倍,也不可能推算出孙策究竟要从哪门突围。
“命麾下将士,齐向四门突围而走,尔等尽点麾下精锐,与某同往南门!”孙策选择了曹军佯攻的南门,至于原因?听天由命罢了……
庆幸的是,孙策赌对了,曹军的伏兵,并没有埋伏在南门外,而是埋伏在了大军重重的东门。
待荀攸接到探马来报后,只是微微轻叹了一声,遗憾总归有,却也无可奈何,像荀攸这种久历红尘之人,早已经过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岁,可谓是千帆阅尽,心中深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道理,这也是为何越是聪明的人,年岁越大之后会“仰畏天,俯畏人”,不是迷信,而是自身的境界而已。
“留两千将士据守蔡县,点齐三军,直奔安城而出。”虽有疑惑,不过荀攸却未下令追击孙策军,跑都跑了,追有何用?
何况荀攸所引的麾下将士,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
此一战,孙策军虽为据守,但麾下将士几乎全军覆没,至于他的解烦军精锐,虽勇不可挡,但与曹军众将士血战数场,却也损失惨重,此刻紧随孙策而走的解烦军精锐不足百人。
此战,曹军可谓是全歼敌军,虽是如此,但曹军也损失了近乎五千将士,毕竟乃是攻城,又遇到了如狼似虎的解烦军,若非荀攸亲自指挥,令曹军一直保持着以多打少的状态,恐怕曹军的伤亡还会更多。
曹军虽然损失惨重,不过却顺利的将蔡县收入囊中,自是大胜。
蔡县乃是战略要地,合纵连横,更可扼渭河源头,可以说,谁占领蔡县,谁就掌控了渭河,如此要地,如今已被曹军攻占,岂能不喜?
孙策引残兵不足三百侥幸冲出蔡县城池,随后直奔安城而去,因为他心中还抱有一丝侥幸,一丝安城仍在的侥幸。
孙策军一路疾驰,竟抢在了曹军之前赶至安城,虽是如此,但待孙策行至安城下,也不由仰天怒吼,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