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披甲上阵(2)
作者:笔尖少年      更新:2024-09-23 01:35      字数:3069
战,激战,激战……

  如此看来,此战确实劳民伤财,白白折损麾下数万将士却无一丝好处,但郭嘉心中却清楚,此战非打不可,否者任由袁术虎视在旁,岂有曹军发展壮大的机会,何况兖州四方皆是虎狼之辈,早已虎视眈眈。

  如陶谦那个老匹夫,恨不得立刻与袁术瓜分了兖州,何况还有吕布,袁绍,东边还有数十万李傕郭汜的乱军,哪一个都不善类。

  但其中又已袁术为首,而袁术的威胁,也是最大的,若不在此刻大损袁术实力,已双方资源的掌控,不出数年曹军危矣。

  何况曹军兖州的隐患之多,一言难尽……

  “三军听令,向渭城,疾驰而至!”郭嘉一声断喝,身旁传令兵立刻挥旗,众将士列阵前行,郭嘉居于中军,心中又开始推算起双方战局的每一丝变化。

  至于渭城一战,孙策军只所以大败,曹军只所以万无一失,主要是郭嘉计谋的阴险与荀攸的配合。

  斗阵者,扬长避短,用计者,避实击虚。

  说白了郭嘉就是一招分兵之计,当时荀攸四面围城猛攻,城内曹军伏兵又出,所以渭城据守四方城门的袁术军将士只有六七百人。

  而经过城内曹军伏兵的连番骚扰,兵力自然又薄弱散乱了一些,最后曹军将士猛攻东门,佯装败退,便是制胜的关键,因为无论袁术军东门将士追与不追,皆是必死之局。

  就算孙策引兵去救,也是不急,攻击东门又佯装败退的曹军,其目的一是调虎离山,引开了东门守军自是更好,因为如此,曹军另一军的将士便会奇袭东门。

  内有伏兵,外有荀攸大军压境,里外夹击,渭城岂有不破的道理?

  就算东门的袁术军将士不出兵追击,那么猛攻东门又佯装败退的曹军则会顺势奇袭北门。

  总而言之,曹军里外合击,且兵力充沛,城内袁术军将士稀少,曹军只需调虎离山,分兵击之,必可大破敌军。

  毕竟,袁术军无分兵之力,而曹军却是同时猛攻四门,只要有一门稍有疏忽,便可破城,因为城外还有着曹军近万将士的猛攻,就算孙策拥有通天的本事,也无力挽狂澜之力。

  这才是郭嘉之前布局的精妙所在,任凭孙策如何决策,如何用兵,也无力回天,如果说郭嘉此计的非要有一个评价的话,那么就是诡异,霸道!

  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袭扰分兵,但其中精妙细节,实在难以为外人所道也,只能说,若非郭嘉布局精妙,就算渭城内依旧有千余伏兵,但与孙策军战,胜负亦是尚未可知,而郭嘉出手,便是万无一失!

  至于战后,孙策引十余骑逃跑,直奔渭河已南,与袁术大军汇合去了。

  荀攸同样引麾下大军,火速渡河,向曹仁军支援而至,亦可与曹仁军两面夹击袁术军将士。

  至于袁术的三万大军,与曹仁所率的万余将士,皆是连番大战,又是疾驰,此刻早已精疲力竭,曹仁又是扎寨据守,周瑜未敢强攻,而是同样的安营扎寨,已让麾下将士恢复体力已待决战。

  又过数时,郭嘉引军至渭城外,放眼望去,果然如他心中所料,原本渭水关下的袁术军将士,此刻正在猛攻渭城。

  无论是因为袁术军数千将士愤怒的情绪,还是战略上的意义,此刻猛攻渭城,不失为上策。

  毕竟渭城仅有守军两千,还是几番大战之后的残兵败将,而袁术军将士虽然同样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