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央视鉴宝19(求收藏和推荐)(3)
作者:保卫萝卜      更新:2024-09-23 01:50      字数:7123
��个是利用古书画作假。完全作假顾名思义,就是不出名的小画师去模仿大师,现代人模仿古人,有临摹,凭空臆造,勾填,摹拟大意,利用旧装潢等方式作假。

  李苦禅的老师是齐白石,叫苦禅这个名是因为他是一名深受禅宗佛学思想影响的智者,生活清苦,一身正气,铁骨铮铮。齐白石大师的画收到追捧,当时很多人为了生计去模仿假冒,李苦禅坚决不做这件事,被齐白石大加赞扬。没想到几十年过去了,轮到他自己的作品被人追捧,后世之人不仅仿冒,而且仿冒的是他遗失在动荡岁月中的倾心之作。

  在“伍肆运动”的影响下,艺术已经不再是为达官贵族们消遣作乐的手段,而渐渐演变成记录大众人生反应时事的工具。李苦禅,赵望云以及侯子步等人一起创办了“中西画会吼虹艺术社”,专注用书画记录现实,以中国画为主体,表现现实人生,进而用现实人生改革中国画。

  “吼虹艺术社”创作出一批当时非常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并且次年举办了画展,其中画卷名录有《群鱼鹰》,《和平之泉》,《群鬼》,《战场之夜》等等,可惜这些作品,因为历史原因,历经劫难,不知遗落在哪里,至今下落不明。

  眼前这幅《群鬼》,主题构思参考了中国古代神话“钟馗引百鬼”,画卷中远方似乎充满了诱惑美食,近处群鬼争抢拥挤,丑态百出,争抢整个世界。油画特有的着色效果,显得鬼怪真实可怕,大小各异,面目可憎,神态丑恶不堪,作者想要用这幅作品映射当时的官僚权贵以及勾结外国者,将这些阶级丑恶的嘴脸表现的淋漓尽致,试图用书画表现自己内心的愤怒,唤回世人的良知。

  张明开始点评了:“首先,这幅画不是李苦禅的真迹,应该是二十年前的仿作。我个人认为这幅画的价值应该在四万左右。虽然是后人仿作,但是仿的好,作者功力深厚,画风朴实,非常像李苦禅的风格,应该是下了很大功夫去揣摩学习,很有可能是李苦禅的徒子徒孙等后人所作。”

  “《群鬼》是吼虹社创办后第二年的作品,非常遗憾的是历史上只有文字记载,没有图片和临摹作品留存。虽然《群鬼》的下落成了谜,但是我感觉到这幅假画,饱含深情,作者尽量将自己代入到那个受尽屈辱的年代,感受揣摩当时画师们的心情,根据自己对李苦禅画风的研究,选取一个钟馗引百鬼的绝好题材,将自己的感情抒发到这幅画上。虽然是假,可是假的好,假的真实,假的有意义。”

  由于刚才翡翠雕件的评语太过惊世骇俗,张明对书画的鉴赏收敛了很多,很多地方都是一点而过,比如说作者是李苦禅的后人,张明没有点名是谁,可是调查范围就小的很多很多,观众们听不懂,但是组委会如何不知?

  妖孽般的人啊!专家团已经非常期待张明接下来如何鉴定这个铜炉了,不过所有人都认为,这根本难不住他。

  铜炉放在最边上,张明走过去的时候还在想:“一真一假,都是大有来历的东西,难道铜炉会是真正的宣德炉?”

  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张明弯腰低头近距离观看铜炉的造型。“不错嘛,宣德炉的一些特性都有,敞口圆唇,炉腹扁鼓,兽型耳,三只锥形的支撑脚,炉体颜色暗紫色,鎏金闪光,气度不凡,炉内有灼烧痕迹,款式应该在底部,不错不错,看起来品相极好。”

  张明暗自叫好,围着宣德炉转了几圈,偏偏手一直背在身后,就是不去摸。外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张明实际上是不想错过一次真正的鉴定稀世珍品的机会。

  在锐利的眼神下,张明甚至可以看到极其微小的划痕,炉身划痕最密集处就在其中固定两只脚之间的面上,说明此炉作为香炉拜访,极少搬动,只有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