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打谷场说书(3)
作者:
春海棠 更新:2024-09-23 05:38 字数:3318
�
“走吧,还得练趟拳。”孟向东道。
三人在村口空地上,摆开架式,整齐划一打了套军体拳。
练上一阵子,连钱雪都打得像模像样了,只不过那拳脚到底有多少力道就不好说了。
自从上次解放军助民建房,战士们天天早起练拳,村民见多了,现在也就不稀奇了。
晨练完,钱雪回家吃过早饭,就去山洼村跟着高玉蝉学医。
他见她有心于此,倒也认认真真教起来,背医书,识草药,辨认穴位,一点一滴,钱雪学得很用心。
时光如流水,眨眼就到了八月底。
一年一度的莲花寺庙会就在这时候举行,一连五六天,来安县城将热闹非凡。
大力婶子在庙会头天就去了县城,狠心花四块钱带回二十只小鸡崽,黄嫩嫩、毛绒绒的小鸡崽叽叽喳喳啄着嫩菜叶,在院子里撒欢,只看过一眼,闵大妮就坐不住了,决定第二日上县城买小鸡。
“我们也买上二十只,生了鸡蛋可以给孩子们补补。”闵大妮道。
“集市上要是有猪骨猪下水,或者羊杂什么的,这种不用肉票,也买上一点,给阿雪解解馋。”钱忠良道。
他正织着棉线衣,上次村里建房,家家户户基本都欠着队里砖瓦钱,队里一合计,准许社员织棉线衣补上,钱忠良就学会了织毛衣,他那残疾的右手两根手指夹着棒针,倒也越发灵活了。
孟向东要去县城中学报名,也就一道同行。
次日清晨,当闵大妮挑着两筐篓新鲜菜蔬,带着钱雪和孟向东赶到村头时,竟发现许多村民或担或背,都是带着自家种的菜蔬去赶庙会。
老钱头赶着一辆驴车超过众人,车上堆着两个大包袱,另用油布盖着,车沿边上坐着曹芳和曹建国,众人一看就知她去庙会卖棉线衣。
“曹芳,棉线衣好卖吗?这天这么热,有人买吗?”有个婶子笑着问道。
“好卖呢,昨天两大包都卖完的。一件棉线衣三块钱,婶子,你多织几件,今年欠帐的砖瓦钱就都能还上了。”曹芳笑道。
“好咧,我赶完庙会回家就织。”婶子笑着应道。
“曹芳能干呢,田常家有福喽。”
“曹芳,闵庄这些棉线可是都拉回来了,我们卖完这些以后干啥呀?”另一个中年大叔问道。
“叔,今年种粮食,明年把地拿出一部分,种棉花吧,闵庄不是前头种了棉花,日子好过呢。”曹芳笑道,“到时我们再纺了棉线卖呗。”
“种棉花!”
众人议论起来。
“种棉花好啊,可不舍得地啊,粮食是根本呢。”
“今年不是有自留地了吗,多藏些粮食,明年拿出一部分地种棉花呗,到时有了钱也能去换粮食。”
种棉花,钱雪把这话听进了耳朵里。
“向东哥,阿雪妹妹,你们也去赶集啊,要不要搭车。”曹建国一见两人就跳下车,跑了过来。
“不用了,现在人这么多,不大好。”孟向东道。
钱雪也摇头。曹芳是办着队里大伙的事,所以用驴车,他们还是别坐上去惹人白眼了。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