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狗血的剧情(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48 字数:2956
��。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ri侍其左右而不悟。
当今圣上,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恐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见湖南之乱,臣民yu思圣上变生革故,以yu权利相掣肘也,恐不知杂冗接踵而至,国家困于财政也。
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
人道也!
制度乃规矩,无规则不成方圆。然规矩由人立亦由有人废也。圣上光复国家,开创盛世,yu以文治天下,尤不知古贤之文骈于何处乎?骈于魏晋辖居之时也!
骈文穷姘极态,缀风月,弄花草,yin巧侈丽,浮华纂组,刓搜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使天下不为《书》之典谟,《禹贡》《洪范》《诗》之雅,《chun秋》之经。
圣上yu开创万世太平,定制度,倡圣法,竟以骈文为科举典范,臣民不知圣法何在,制度何以得立也。
从古散文角度来看,它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古散文,抄袭了一部分《深虑论》的东西,但与它不同,一个说幽远飘缈的天道,一个直接说是人道!也不要想立万世太平的制度啦,连这些没有用的骈文都当成国家的文章标准,科举标准,还谈什么制度与立法!
讲得对错不提,关健现在骈文体是主要文章体,猛然出现这样的古散文体,并且出现在科举赋文上,打一个比喻,就象后世chun晚上,有一个歌手忽然唱起了《十八摸》……
肯定不会得中!
“你xing子越惫懒!”大姐用手指在他头顶上敲了一个响指,然后给宋九做宽汤饼,也就是白面条,但在宋朝属于高档面食。
又道:“我已让大伯(店小二)去看榜了。”
“谢大姐。”
扒拉着汤饼,大姐店中的大伯跑回来道:“大娘子,那个,那个未中。”
“如何是好,”大姐一屁股坐下来道。
中不中不但关系到九弟的前程,还有一门婚姻,十六岁时的宋九在路上看到一户刘姓商贾人家的小姑娘,一见倾心,不知犯了那门子的邪,铁了心要娶人家小姑娘。刘家未答应。宋九就发愤读书,第二年中了解试考,成了举人。举子就算是半个功名人了。宋九大姐再次去提亲,这一回人家发话,答应可以,我家小娘子还小,才十四岁。我们也舍不得让她立即嫁人,你家小郎君继续发愤吧,中了进士我们就将她嫁给你家小郎君。
宋九就一直读书,考试,反正这几年年年都进行科举,前年未中,去年未中,还郁闷地喝醉了酒,跌得浑身是伤,让邻居们发现,抬回家,几个月未能说话。
今年又未中,刘家小娘子今年十七岁了,刘家还能等?
宋九继续喝着汤饼汤,刘家小娘子管他这个冒牌宋九何事!
看到大姐面带忧se,宋九放下面汤碗道:“大姐,我想开了,大不了明年再试一试。”
“明年……”
“大姐,你想一想,几百人去科举,只录取了八人,多难考!”
是谬论,往后去宋朝科举规模越来越大,往往能录取几百人,那是三年四年一次,全国读书人多达几十万,上百万,前来参加省试的就成千上万,录取得多,可不比现在好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