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大笑(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49      字数:3200
�两人将赵匡义一把按到地上,宋九又说道:“二大王,将耳朵堵上。”

  赵匡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能看到,其他人一起趴在地上动都不动,并用手紧紧将耳朵捂着,又想到那声巨响,赵匡义也用手捂起耳朵。引信飞快地烧到露在外面的竹管口处,迅速闪入管中不见。赵匡义看到居然有一半人闭上眼睛,连看都不敢看。正在好奇时,一声巨响传出,用手指捂着耳朵也不行,耳朵里震得嗡嗡作响,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随着大团的泥土、草皮掀上高空,几乎将天空都遮住似的。实际离得很远,可四周的地形拘束,河洲多是低洼地,宋九将那处高坡用来盖房屋,不可能在房屋哪里试验,于是到了这里,地势低洼,就比较潮湿,或许宋九是有心,也许是无心,总之选择了这个地方。

  开始落泥巴雨。

  还好,离得远,力量渐渐弱了,落在身上虽痛却不厉害,但威力大,泥雨覆盖了很大片的面积,泥巴星星点点地落个不停,也落在大家身上,赵匡义吼了一声:“我的官服啊。”

  没人能听到,他自己也听不到自己在喊什么,耳朵还没有回过气。

  又一个巨大的深坑出现。

  这种威力也将赵匡义吓着,好久才与大家一起爬起来,同样是茫茫然的。过了一会儿,赵匡义忽然狂笑起来。

  “姐夫,你没事?”符昭寿担心地问。

  “没事,没事,好东西啊好东西,”赵匡义道。这个小宋九只看到了开矿,若威力如此,何止是开矿,劈山凿路,许多山区道路就可以修了。甚至也可以用于河工对付那些顽石。开采石材,还可以用于军事。但对这个宋九不大清楚,若用火药包,现在投石机投的距离近,未必会起作用。再说,若是往上面浇一盆水,扑灭了引信,火药包就失去了作用。毕竟它不是雷管。或者制造火炮,那个技术难度更复杂,许多原理自己不知道,就是知道,这时代铸造工艺也让人怀疑。炸城墙倒是可以的,洪秀全正是用棺材装了黑火药将南京城墙轰倒,攻入南京城。然而那个威力,要求质量更高的黑火药,也要求技术,必须使爆炸产生的气压直对着城墙冲才起效果,估计以宋朝将士水平,难以掌握。实际在宋九心中宋朝最大的敌人还是契丹,余下中原数国没有火药也可以轻易拿下。然而契丹是游牧民族,除了对付幽州城墙外,到野外这一招又不管用。如何在军事上用,宋九不会去管,这个让朝廷的工匠去想办法。

  有了一些先天条件,火药从唐朝后期出现,也用在军事上,火箭,是燃烧物,非是爆炸物。渐渐民间用它来做炮竹。宋朝也有火药作,三种材料不纯,比例也不对,更不知道它的威力是密封性如何,所以现在只有一样火药武器,还是火箭!

  宋九开始主要是将硝土与硫磺提纯,并且只能用土办法原始办法提纯,前后花了十几天时间,接着一边调试一边将它颗粒化。调试时用量很小,也是卷成炮竹形式测试的,于是衙役们以为宋九天天在放炮竹。数天后才确定了原始颗粒状黑火药,纯净度仍不高,但比例肯定是正确的。赵普不见兔子不放鹰,赵匡义解释,还是不见兔子不放鹰,宋九心中憋气,一个也未喊,而是将这群衙内一起以打猎名义邀请到河洲。不但一道打猎,晚上请你们吃面包,打猎是所喜,吃面包更想,结果来的衙内更多。

  接着说我弄一样好东西给你们看,嘱咐过了,一群衙内嘻嘻哈哈没有当真,耳朵未捂好,有的还是站着的,更没有思想准备,于是一炸,结果一起吓呆。

  宋九揉了揉耳朵,说道:“二大王,坟哪。”

  图画都画好了十幅,坟未迁,就是不敢贴,只能将第一幅画重开,换下老画。不能贴,一旦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