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可怜的老师(下)(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49      字数:2946
将国放在家之上,终是少。孔子那时没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的说法,就是论人xing也是比较质朴的,但这就是人xing!七个字,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对人xing的合理分析,战争与和平运用的分析。天下不是治出来的,是打出来的,国家却是治出来的,家要齐国也要治。至于后来的儒家,越扯越没边,或者往极端方面延伸。苏东坡与章惇过独木桥,章惇敢过,苏东坡不敢过,听到老虎来了,章惇看热闹,苏东坡不敢看热闹。苏东坡为自己掩饰,说都不爱护自己,怎能爱护别人?曾引起很大争议,实际过份爱护自己肯定不对,过份不爱护自己太为难人,这皆是极端的表现。

  因此宋九与两个博士说了一句,说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唯独不进反退的就是儒学。

  骑马速度快,相国寺也比较好找,宋九“捆来”,衙役们招子亮,禁兵招子也亮,没真捆,将绳子放在后面做一个样子。

  宋九从禁兵身后翻身下马,看到一大群人略有些傻眼,问:“陛下,诸位相公怎么也来了?”

  “难道不欢迎吗?”

  “陛下前来,微臣欢迎之至。”但一会儿就不同了,宋九将二十一名学子喊来,喝道:“我教你们那七自?”

  “自爱、自律、自信、自强、自尊、自知、自理。”

  “为何有七自?”

  “人不自爱,就不会在意自己名声,会做出各种不好的事。人不自律,就没法克制自己的贪婪惰xing,不能用功学业。人不自信,就没有勇气挑战自我,无法更高更强。人不自强,遇到困难时就不敢挑战它,特别是我们这些贫困子弟,起点低,必须有勇气通过努力将起点弥补过来。人若不自尊,就不会维护自己的道德尊严,行为准则,而会放任自流。人若不自知,就会产生好高骛远做过份不切实际的事耽搁时光,或者胸无大志,一生碌碌无为。人若不会自理,就会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从而以寄生别人得活,有了地位便是贪官污吏,没有地位会因懒隋而走捷路做出种种违法犯罪的事。”二十一名学子有气无力地答着。

  赵匡胤与群臣对视,这个七自与那十五条师规真的不错,然而就是赵匡胤也想不通,它为何出自宋九之手?

  看来老天爷有时候未必是长着眼睛办事的。

  “我再问你们,我是如何评价我朝与陛下的?”

  这个得听听,一起竖起耳朵。

  “九先生说陛下是忠厚长者,士大夫们也兢兢业业,我朝似在开创一个千古未有的景象,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在这大好时光里有所作为。”

  “忠厚长者啊,过奖朕了,”赵匡胤夸得不好意思,十分谦虚地说。这一条颇为满意的,这小子是自私,但对自己比较忠心,也热爱这个国家。

  这一夸,连诸臣都感到满意,怒气渐渐消解。

  赵匡义在边上摇头苦笑。

  但就说正事了。

  “陛下是长者,为何你们要害怕陛下。君王是一国之主,百姓的父母,因此必须要关爱子民。什么样君王才会让百姓害怕,那是暴君在世,秦始皇、炀帝。因为陛下来了,你们就害怕不敢教授,自信在哪里?自尊在哪里?陛下是长者,这是你们一次大好的自我展现机会,却因为懦弱不敢展示,自强在哪里,自知在哪里?你们未来也是先生,说不定会有许多尊贵的大人物们将弟子送入你们门下学习,或者前来观摩,陛下率诸大夫前来,这是一次很好的练习机会,可你们不敢,自爱在哪里,自理在哪里?儒家之道,宠辱不惊,你们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