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地图(下)(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0      字数:4214
/>
  “后勤怎么办?”

  “以战养战。再说,王昭远能派使勾连北汉,若南诏与交趾以为我朝对他们有威胁,或者他们野心大,也派使与契丹勾结,一个契丹足以将我朝军力全部牵制了。他们在南方动荡不安,就算我朝以后将南汉归纳,岭南巴蜀也会产生严重动荡。但占领了大理与交趾,向南没有强大的势力,再向南就是大海,我朝就可以专心对付北方。所以微臣说大理必夺。现在可以不急,但必须将它纳入收复计划中。”

  终于知道这地图是怎么来的,原来是这小子不懂军事,乱画地图,世上那有这么强大的远征军?真有,未出来,三百年后,不过现在赵匡胤肯定不相信。

  实际它真的很重要。

  然而后面一段赵匡胤不得不考虑。

  不说史上多次的纵横捭阖,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就象自己派慕容延钊征荆南湖南,若是南汉、北汉、南唐、后蜀与契丹一起夹攻,南征必败,甚至逼得两国一个倒现南唐,一个倒向后蜀,统一天下的伟业就会成为一场泡影。

  不过将大理与交趾纳入版图,不是宋九说得那么容易,凭王全斌若率军征大理,还不知得出多大的漏子。

  与他那把扔出的玉斧无关,这关系到国运,自己说过的话何必非要算数?想了许久,最后还是认为搁置,巴蜀都是一个烂摊子,想什么大理交趾南汉南唐北汉!

  又扔出几张ri记:“宋九,你不怕唐国会强大?”

  宋九接过来,有围田的事,有种子的事,宋九看了问了,湖南主要农作物有菽、粟、豆,也有人开始大规模种植大小麦,麦推广容易,有基础。另外就是水稻,也很早就有了,不过与河南洛阳稻种和尚稻一样,对地力与水要求比较高,产量也低。宋九借着他那个子虚乌有的先生之口说了一句,中国稻种弱也,亩不足二石,地须膏腴,水力须足,远不及占城稻种,唯其耕作落后,以中国jing耕细作,引占城稻种,亩可达五石上。

  就这么一个子虚乌有的先生,有时候赵氏兄弟想揍宋九,怎么不禀报朝廷,匆匆学了一些学问的学生如此,可想老师的本领,居然就让他走了。这个先生说的话比宋九说的话可靠了十倍!

  然后问题出来,宋朝可以引种,可以修围田,那么南唐更能办到。这会产生什么影响?

  宋九大笑,道:“陛下,一个盛世一是国家强大,二是国家富裕。因此富强二字是连在一起读的,若只富不强,这个国家不是强大,而是将自己化为一头肥笨的羔羊,更易招来虎狼的猎杀。比如南唐,它比我朝富,但又如何,迟早是陛下的猎物。”

  “不准乱说,说正事。”不过赵匡胤满意地微笑,这句话让他听得舒服。

  “再如契丹,它比我朝更穷,谁敢小视?不过若只强不富,终有极限,所以契丹虽强,对中原形成危胁,却不能虎吞中原。故微臣认为南唐无论得不得到,都不会危害。而且微臣估计他们君臣观歌听舞都来不及,哪里有空还想着百姓?”

  赵匡胤默不作声了,问题又回到原点,特别是契丹,强大就是从武则天时开始强大的,多次击败唐军。那时候的唐军并不弱,弱的原因则是武则天干掉了王方翼、黑齿常之与程务挺、张虔勖等大将,导致外战屡屡失败,西败于吐蕃,北败于契丹,甚至被后突厥屡屡入侵,无能为力。武则天杀大将,赵匡胤罢兵权,赵匡胤要好一点,但两人似乎都在做同样的事。

  然而不罢兵权,继续五代混乱?若再问,这小子准得回答,冬天穿厚衣服,夏天穿薄衣服,但这不是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