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章 三肥土(上)(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0      字数:4154
��就是如此,富贵者还是占了很大便宜,于是富者益富,贫者越贫,兼并严重。想要国家稳定,河洲就是一个表率。”

  宋九不敢多说,意思却很清楚,那就是越有钱越要纳税,国家才能长久。

  “若此,你的负担更重。”

  “二大王,不用急,也许后年陛下就后悔了。”

  “若让皇兄后悔好啊,这个悔得好,就怕你后悔,到时候真相揭开,皇兄也会留骂名于史册。若是陛下能后悔,那就不是骂名,说不定就是一件美事。但我问你,为何自削契股?”

  “知足才能常乐。”宋九平静地答道。

  赵匡义默然,过了一会儿说道:“好好做吧,君子无罪,怀璧有罪。”

  这句话说得很含蓄。

  有可能是说手段,有可能是说地位,或者说其他。但赵匡义又道:“不过你能想出来知足常乐,也不易了。”

  说着,让衙内们进来签字画押。

  至少从律法上,这是一份很有效的合同。

  一大群人又涌到坊内吃酒。

  几天后流民就到来。

  宋九未说出韩重赟,韩重赟也没有说出宋九,听了他的意见,包括赵普等人皆认为可以,看来韩重赟这个工头当很称职。

  但事情不少,劳力有了,善事有了,可是大多数灾民一无所有来的。首先要给他们搭灾棚,吃饭开始开大锅饭,然而最大难题是秋天越来越深,眨眼冬天就会来到。

  这些灾民没有被褥,没有厚衣服,工棚里生炭火又容易引发火灾,流民来了,与两川间的流民不同,宋九看不到任何借鉴价值,但就是这个流民,看到实际情况,宋九也苦恼了。

  不但宋九,韩重赟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找到宋九,道:“九郎,若不处理得好,冻死了百姓,到时候我们都有麻烦啦。”

  宋朝流民分为狭义与广义,例如住在宋九家原先的几个房客,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当地官府里注册贯籍,属于黑户口,也叫流民。不但京城,各城市与坑矿作坊里都有,数量还不少,并且随着以后宋朝商业发达,流动人口增加,本身也想规避税务,造成这类人数量还会更多。

  另外是兵灾与天灾造成的暂时姓流民,前者基本都有安定的生活,就是过得好一点与苦一点的区别,后者大多数都会苦逼。以前一批进厢军,薪酬少,可有一部分钱粮米帛盐,一家人凑和一下,吃喝穿住都有了。或者另寻活路,这个问题由各个东家来解决。或者救济姓质,政斧会资助一些衣帛,各地寺观与大户们同样施舍一些旧衣服。会冻死人的,然而不会有人来负责。

  现在纳入整个施工体统,出了问题只有韩宋二人来承担。

  宋九想了许久,道:“韩将军,先用麻葛代替绢帛,反正有许多人家都有老妪,她们又不能做重活,不如将她们组织起来做饭洗菜,或者做衣服,先将深秋难关度过去。我再将待遇变通一下,朝廷那边也可以变通。”

  “如何变通法?”

  “我们这里原先用的皆是京城民工,现在灾民到来,挤了一部分他们的收入,心中会略有不平。因此将他们薪酬削减,实际不削减,用这个减下来的钱帛以购旧衣服为优先,旧衣服旧被子,节约成本。同时我再拿出两千匹绢做善款充入其中。”

  “这个办法好,我也捐一千匹绢为善款。那冬天取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