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谁敢惹(上)(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4      字数:3778
就会乐得打滚儿,还谈什么营州。

  宋九白了他一眼。

  他十分看不起陶谷,原先他还没有发迹之时,这个老小子打压宋九多回。后来渐渐发迹,又娶了潘怜儿,开始说宋九好话了。但陶谷狠狠让钱俶嘲讽了一通。陶谷在翰林多年,想要升官,便对赵匡胤说自己有多辛苦,赵匡胤说到,翰林起草文书,都是翻阅前人旧作,俗语说依样画葫芦,有何辛苦?后来他出使吴越,钱俶好心,拿来梭子蟹招待他,陶谷不懂,于是钱俶从大到小拿出十几种蟹子罗列,给他观看。人家是好心,但陶谷狐假虎威,讥讽钱俶一蟹不如一蟹。钱俶恼了,就是你们皇帝见了我还客客气气的,你算那一门子,派人安排了一道葫芦羹,说道,先王在世时,厨子善长烹调葫芦,今依样制作呈上。陶谷羞愧而退。

  宋九讥讽道:“医巫闾山在我朝东北,不能为北镇也,若设那就设乌山(杭爱山),混同江。”

  众人哑然失笑,一个太原城都让大家头痛了,还谈什么医巫闾山。

  宋九又说道:“陛下,余下还有一些棉种,可分散京畿附近一些盐碱地、沙地、坡地、旱地来年分别试种,微臣再派人前去指导,渐渐摸索出更准确的种植方法,以便日后推广。”

  一句话又让诸人关注,大家脑海里出现另一样东西,寒瓜,现在种的人多了,而且开封地界也适合种西瓜,一到夏天满大街叫卖西瓜,价格也便宜下来,十文钱就能买一个大寒瓜,大家对这个变革很欢迎的,首先它就是沙地旱地,不占地,百姓口福不提,但种的百姓会有一些收入,就是陶谷也想百姓过上好日子,只是苦于良策罢了。吕馀庆不由道:“又是沙旱地?”

  “也非是,它同样需要灌溉,不过若培育得当,会进化成一些耐旱品种,种植方法也不同,更加密植,但这个品种一旦出现,许多贫瘠之地会得以利用。”

  宋九送了九床六斤重棉被给赵匡胤。听到这两个数字,赵匡胤哭笑不得。河洲有两个数字是忌讳的,一个是六。一个是九。是需要忌讳,但犯得着如此慎重?

  这几床被子宋九早准备好了,外面还套上锦绣被套,现在天又冷,正好用上,其实就是棉花,可大家伙儿看得眼热。赵匡胤看看左右,不是舍不得,他生活很自律的。关健是不够分的。于是给了赵普一床,赵匡义一床,还有赵匡美一床,二赵三赵未来,但派侍卫送了过去,毕竟是兄弟,然后又看了看余下的人,又赐了薛居正、李崇矩、沈义伦、吕馀庆、楚昭辅、刘温叟各一床。刘温叟急了:“陛下,老臣不能受啊。”

  吕馀庆说道:“陛下。宋九献给你,你如何不留呢,将臣的一床留给陛下吧。”

  “朕拥有四海,何争一床棉被。”

  几个得到棉被的大臣痛哭流啼。

  宋九这一刻很晕。老赵这件事做得可不地道,拿自己的东西在做人情,他再送。自己还不得补上,别的不说。宋家小娘子,那个小小皇后将潘怜儿往宫里一招。自己的棉被也睡不上了。

  赵匡胤离开,后面还跟着几个嚎叫的大佬。

  宋九叹了一口气,对几个女工说道:“将余下的棉花一起抢做出来。”

  总共才一百七十斤皮棉,三十几床,自家要留下几床,两个姐姐家要留下几床,潘家那边还要有几床,朱三最少给一床,家中其他几人也要一家一床,哪里够分。

  得立即送出去,不然自己都捞不到,做好了,盖上了,自己用过了,不好意思向自己要吧。

  宋九又转到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