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春闱(下)(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5 字数:3341
��国家矛盾就不会激化,大宋才能长保千年万年,实际能化成四个字。”宋九环顾了左右大声说道:“天下为公!”
说完,举着牙笏退下。
“天下为公……”赵匡胤嘴角有些苦瑟。
手招了招,宋九只好又走出来,赵匡胤道:“你将肩膀给朕看一看。”
“这个不好吧,”宋九不好意思地说。
“无妨。”
宋九稍稍掀开官服,他细皮嫩肉的,但在广南各种水利以及其他工程多,又不知道怎样才能爱民,因此多次以身作则地参加劳动,导致肩膀上压起了血泡,最后变成老茧。到了京城后,慢慢消解,但没有消失,还有,赵匡胤默默地说:“好,你退下吧。”
“喏。”
“卢多逊,你替朕草拟书旨,自明年起,省试试用弥卷誊抄制度。李莹,候陟,你们从举子中择其可用之人,赐于纸札,别试诗赋,你们为考官,朕将于讲武殿亲阅之。”
“喏。”
“诸卿散吧。”
宋九回到家中。
他的心态与大多数大臣心态一样,赵匡胤没有同意赵普,让他们嗅到一种不寻常的味道。可那样又为何弄死柴宗训?难道皇上想将赵普与赵匡义一起打压下去?
宋九想不明白。
王化基还在他家等宋九。
宋九不知道怎么说了,进士这个称呼对学子们诱惑太大。他只好淡淡说了一句:“陛下改了主考官,别试诗赋。说不定你还有一个机会。”
王化基高兴地离去。
可是宋九有点儿想不通,这个作诗作得好,与当官有什么联系?但对这个宋九不大关心,用诗好,用画好,用经义好,其实都不要紧,他也不认为经义做得好,就能做好官。
最关心的还是赵普。
自己等于公开站在赵普对立面,如果赵匡胤还象以前那样重视赵普,自己会很悲催。赵普真要动手,莫要说什么俺不做官了,你那我无辄,真会死人的。
在宋九继续忐忑不安中,科闱复试。总共近四百名举子,择其优者近两百人重新别试。至于惹起举子众怒的武济川与刘睿,赵匡胤亲自察问。也许在宋九眼中,赵大权谋术不行,用了二赵平衡出现重大失误。但他终是高智商的牛人。小时候虽家境有些中落,父母都识字,在洛阳别马营读了许多书,后来做了天子,更是手不释卷。
现在的赵大在学问上至少胜过了赵普。
赵大问,武刘二人对,本来资质差,学问差,心中又有鬼,见到赵匡胤更紧张。因此应对失次。赵匡胤怒,他不是问的水利,经济,武济川是进士,于是问策论诗赋。刘睿是三传科,问刘睿三传。要知道整个天下有多少读书人。一年才中十个进士,诸科包括五经,开元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等,一起才二十八人。三传只有几个人。考不中的未必不是人才,但考中了的。就没有一个会是差的。
至此断定李昉肯定徇私舞弊了。
由是将李昉与杨可法贬官。
李莹与候陟考后,他又亲自于讲武殿阅试,五经四人,开元礼七人,三礼三十八人,三传二十六人,三史三人,学究十八人,明法五人,以及进士,共二十七人。
成为宋朝立国以来第二多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