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七章 学问(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6      字数:3870
��青衣不知如何回答了。

  “但不管是宋人,还是南唐人,有能力的情况下,让他们过上一个好日子吧。”

  这就是认知感的问题。

  古代就有忠,但这个忠不仅是指忠于国家,还有忠于主家。国家大多数时候非是国家,而是家国。就象宋朝,能说他是中国,但也能说是赵氏的国家,而非是所有中国人的国家。正是因为这个特殊所在,尽管中国文明悠久,却没有形成象犹太人那样的忠诚度。

  运气象南汉,几代国主对百姓暴虐,因此宋军一来,所向无敌。但宋军做得不好,那么当地百姓心态就会产生严重问题,例如巴蜀,若做一个民意调查,至少有六成百姓仍认为他们是蜀人,而非宋人。

  青衣也持有这个心态,被冤枉了,随后宋九待遇也略有不公,于是对宋朝认可度不高。现在宋九的河洲契股产业交给朝廷,朝廷派驻了官吏过来,宋九让青衣协助,青衣积极性不高,多次想不干。宋九于是又隐晦地劝了一下。

  ……

  赵匡胤在乾元殿接见南唐君臣。

  看到徐铉,忽然大怒,喝道:“为何不早劝李煜归朝!”

  南唐是拿下了,可时间拖得很久,花了不少钱帛不说,正是因为李煜的负隅顽抗,即便金陵拿下,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反抗的军队。李煜活捉后,让他写信招降这些反叛军。不过一些地区仍然很麻烦。

  若是当时李煜主动打开城门投降,而非是宋军强攻进去的,情况就会好一点。

  徐铉说道:“臣为江南大臣,国家灭亡,罪固当死,不当问其他。”

  以死铭志。

  赵匡胤默然,道:“忠臣也,事我如事李氏。”

  赐其坐。

  又责问张洎:“汝教李煜不降,以至今天。”

  又拿出张洎亲书召救兵的书信给他看。

  张洎十分狡猾,看到徐铉结果后,大着胆子说:“书实臣所写,犬吠非其主,各为其主,能得一死,乃是从臣之分。”

  赵匡胤原先准备将他杀掉的,闻之乃奇,道:“卿大有胆,朕不罪卿,今事我,无替昔之忠。”

  他眼睛扫了一下李煜身后诸臣,江南除了徐铉张洎,还有一些颇有文学才情的臣子,因此又说道:“卿薄有才情,然才情者非是卿与诸君。”

  低语一声,让太监从庑殿上将宋九喊来,赵匡胤指着宋九道:“论才情,宋卿方是有学问之人。”

  宋九茫然。

  赵匡胤道:“宋九,朕当初授你三司副使与秘书省少监,为何拒之?”

  宋九更茫然,但不得不答:“陛下,因钱短缺,诏令钱不得过江,此诚国家危机也。而物格乃是我之所长,他人短时皆不及之。能胜任三司副使的人很多,但能胜任挑起冶铜研究的人并不多。人的精力有限,用之于彼不能使之于此,故微臣暂时谢却官职,先将钱危机解决。因此谢却,望陛下恕罪。”

  赵匡胤道:“卿有功,何罪之有。”

  复看着张洎,道:“何为学问,不能用之国家用之百姓,谈何学问。如李煜,也不过善长写几首小令,香艳低下,可及这一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