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一个人的战斗(上)(3)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7 字数:3767
明起又不能回答。
事实经过曹翰催残,作为江南西路的第二大州终北宋一朝,皆不及洪州。还不及地利稍差的赣州、抚州、吉州,甚至也不及后来的一个下州临江军。北宋末年宋朝户数达到巅峰时,江州户数在江南西路中只能算是中下等。还不及一些山区多的小州。
这一条宋九也不大清楚。
但这种发展趋势是很明显的。
宋九在讲道理,明起也讲道理:“宋知州,明某也听说过你一些事迹,我也承认张知州的功劳,我要求并不高,绝户宅子与绝户地听凭朝廷处理,然而有亲人在世的房宅,请朝廷勿务交出来。”
“明洞长,就如你所说,可你有没有想过。曹将军肆无忌惮之时,城内城外还有一些百姓逃出生天,他们逃走后各奔东西,有的会回来,有的在异地他乡落叶生根了,朝廷无能力逐一查找,那么也无法辨认出来何是绝户宅地,难道就让江州荒芜几十年后再做决定?你认为可能吗?”
“人不回来就算了,人回来了,就得退让出来。”
“你说得轻巧,江北百姓接手的地庄稼半荒,他们接手后就得要耕作,要投入,换作你,会不会心甘情愿交出?宅子也要打扫装修,特别是邸店。不作为,你们不满意,一作为,江北百姓商贾又如何?”
“这个……”
“所以要权衡啊,也许你认为张知州做得不好,张知州过来是带任,能在短时间内使江州出现生机,何其不易。请相信朝廷,也请相信我,我最终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不过我想说两条,**是进步的源泉,但不要迷失在**里,人要知足。第二条无论你们有没有理,已与衙役发生推撞,这是违法的。我现在让你回去,甚至会向朝廷写奏折,恢复江南国学,但不能称为江南国学了,而是白鹿洞书院,会拨出钱帛,会拨出一些耕地做学田,也会如你所愿望的一部分,最大限度给江州原百姓一个公道,不过我是太守,必须兼顾。这个需要你配合,主动替朝廷安抚百姓。若做得不好,我会判你图谋不诡。请回去吧。”
明起不大情愿,然而至少明处宋九说得有道理,因此想了想道:“行,明某会配合你让百姓等上两个月,若两个月还象现在这样,明某会到京城去申诉。”
说完就走了。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一名小吏说道。
“诸勾押,朝廷想要清静……”
“是。”
“我们再说说正事吧,我刚才进城,看到城墙边许多残壁断垣,这些必须要清理。”
“好,我马上就派人办这件事,”古通判说道。
“其次我想上书朝廷,在江州设一铸钱监。铸钱需要四种矿料,铜,铅,锡,石炭,如今九成以上的铜矿石产在江南,江南也有一些地区产石炭,而湖南与广南多产铅锡,正好江州是两地交会之所,在这里设铸钱监,会节约大量运输费用,同时也会给江州带来更多的生机。诸位以为如何?”
“九郎,你那个冶铜技术能投产了?”
“还不行,不过设监,要朝廷同意,来回书奏,再到议程建设,最少需数月之久,那时大约能正式投产了。但我就不知道江州还有多少百姓。”
几人全部沉默。
宋九想法是对的,自从拿下南唐后,朝廷实施了许多政策,其中的铜摆在最前面之一,许多工匠前往各个铜坑,或者寻找新的铜矿。朝廷又运来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