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号角(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7      字数:3971
�下将燕云收回,何必行诡计去辽东。”

  辽东?赵普有些傻眼了。

  若宋九真是去了登州做太守,这次无诏令返回京城,赵普操作起来,宋九就会悲催。然而宋九不是去登州,那只是一个幌子,而是以辽东马步兵行营部署去的辽东,又是密行,相隔大海,诏令不通,所以不需要中书诏令,随时看情况自己返回京城,根本就没有做错。

  赵普来找麻烦,实际是惹了一个小乌龙。

  “宋卿,坐下,说说辽东的情况。”

  宋九将这两年多来发生的事,以及辽东如今的局面,接下来可能的走向,详细说了一遍。

  “卿真得功了。”赵匡义兴奋地说。

  黑辽河一役未必有满城大捷与雁门大捷辉煌。

  但意义比这两役更重要,它不仅是大捷,更重要的是动摇了契丹的大后方。

  仅凭此役,这几年赵匡义从内藏库里拨出两百多万缗钱帛,以及宋九两年多辛苦就物超所值了。况且乌玄明力量没有削弱,反而经此一役大幅度上升,可能契丹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才将新渤海国拿下来。

  然而宋九担心赵匡义不理解,更害怕赵普搞鬼,又说道:“陛下,这些女真人战斗力不可小视。”

  高琼在边上也说道:“陛下,若情况相同,这些人战斗力皆以一当十。”

  随宋九前去的将校士兵个个都精挑细选的,没有丢宋朝的脸面。但凭心而论,那些辽东番子太凶悍了,高琼心中在怀疑,就算宋九在咸州城下一战,没有先用城池攻防战先耗辽军体力,再夜袭粮草,而是直接正面开战,恐怕都会大胜。

  “易安,原来这两年你在辽东?”沈伦惊奇地问。

  “是啊。”

  赵匡义道:“若是如此强大,当年辽国如何将渤海国灭亡的?”

  宋九答道:“渤海国学习唐朝制度,由是渐渐富裕开化,一旦开化富裕起来,就象我朝的将士一样,凶气削弱了,那时就只有比拼兵力,如何是崛起的契丹对手?但这一行所用兵力皆是辽东深处的女真番子兵士,这里气候寒冷,冬天能滴水成冰。”

  赵匡义喟然长叹。

  当然这三年冬天宋九过得很苦逼,但没有赵匡义所想的那么苦,首先现在有了棉衣,宋九此行还带了大量皮裘,去辽东后又教导当地人制造木炭,因此冬天时吃的苦并不多。吃了一些苦,不仅是冷。还有吃的,女真人半牧半渔。少量百姓种植,另外就是养殖。大半人家养猪,吃肉是好事,可天天吃肉日子就难过了。特别是第一年,第二年宋九让人带了一些蔬菜种子种植,生活条件才渐渐改善。

  宋九继续说道:“当地人虽种植,不多,以肉食为主,又生在寒冷所在,故生性凶野。体格强壮。但正是这种环境,造成了人烟稀少,各部族分散。故当年辽国灭渤海国时,这一部女真人力量没有发挥出来。以后又是各自为战,不能得到体现。但只要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无论是生女真,或者是辽国上京西北的乌古敌烈,这股力量都会动摇辽国的统治。”

  “联系?”

  “恩,臣少年时以为学问就是力量。有了学问就可以做官,可以使家人生活改善。不过许久后才发现这种想法也不一定正确。若无陛下保护,臣纵然有物格学上的学问,恐怕也被抛到长江中。因此臣又产生新的想法。权利就是力量。”

  “但臣认为这个想法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