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弃子(上)(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7      字数:3613

  赵普却阴森地看了宋九一眼未说话。

  说完了增兵一事,赵匡义又道:“河南府近遭大旱。百姓饥困,多为盗。诸卿有何良策?”

  赵普道:“河南府虽有旱,非是举国有旱。朝廷可以派一良吏任河南府,再从江南调运粮食赈济,河南府自定。”

  赵匡义看着宋九,宋九道:“臣为枢密使,此中书与三司之职,臣不会语也。”

  赵匡义快要无语了。

  但宋九通过数次试探,至少现在赵匡义还舍不得将他做弃子。

  赵匡义又说道:“宋卿,你回来正好,你提议研发的那个纺织机械有了眉目。”

  黑辽河一役让赵匡义信心倍增。

  一个女真就让契丹头痛了,若是再来一个阻卜会如何?

  实际阻卜作用没有那么大,而且有种种不利,辽东虽寒冷,仍能耕种,阻卜却是真正的大漠所在,人烟更稀少,又不象乌舍国与安定国那样建立了所谓的国家。

  不过若是措施得当,会起一些牵制作用。

  并且宋九对西北一直不放心,如果这条皮毛之路打通,阻卜那边只要略有反叛,国家就会对西北重视。

  如果没有西夏,或者李继迁反叛后,及时地重视起来,扼杀在摇蓝里,不让西夏重新出现,不但朝廷以后不会缺少马匹,而且没有西夏牵制,专心于北方,宋朝就不会有金人南下危机。

  其实说老实话,若是抛开武功上的不足,论内治,由柴荣开始,直到赵大赵二,北宋内治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然而想到了李继迁,宋九不由想到了另外两个人,一是李自成,一是太祖,李继迁几乎是这两人的结合体,无论是太祖的游击战术,或者李自成不要脸的假降战术,李继迁都将它发挥得淋漓尽致。

  可能他不及耶律休哥勇敢,也不及耶律斜轸狡猾,但很好地将两人优点结合起来。这让宋九十分头痛。

  不过来到西府了,应当还来得及。

  赵匡义继续说道:“正好,我们一道去书院看一看。”

  一行人来到河洲。

  如今河洲变成了宋朝顶级繁华场所,并且也为朝廷带来大量收入与人才,于是赵匡义于南汴水处又打开一个城门,命名南水门,让货物直接运向仓储区,用于分散人流。

  一行人先看了学子。

  时至今天,宋九的烙印已经很轻了,而且这种新式教育办法,培养了许多实用性的学子,有的人颇为出色,即便是赵匡义也不得不用。

  于是赵匡义偶尔也来书院,将书院的学子从宋氏子弟变成天子门生。

  不过学子看到宋九回到京城,还是很开心的,可能他们与宋九没有直接联系了,然而赵普上台,许多人也担心赵普恨屋及乌地报复,个个以为宋九真让赵匡义贬到登州。现在回到京城,原来就是参知政事,最少也是一个参知政事职位吧。

  赵匡义说了几句话,又来到河南。

  非在试验室,而是在河南那个刺绣作坊中。

  宋九看了看,有飞梭,这个飞梭如宋九所提示的,使了弹簧,它使织布布面更宽,而且效率更高。还有针织纬编机,针织经编机,以及其他几组机械。

  为此花了许多钱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