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礼物(3)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8 字数:3864
�特别往后,宋仁宗时甚至在后方价值几文钱一斗粟运到前线能值上千文。
史上种世衡开始于西北营田得功,不过后来因为多是城市兵,史载纨绔子弟,实际让城市兵如何做好耕种?正是宋九将城市兵向农村兵。特别是后来征召的士兵一起屯于农村,他们平时就是农民,习惯耕种,因此到了前方营田,迅速得功。
这也是一复古。
宋九的办法就是唐朝在青海等地的营田改进版。
但在唐朝很苦逼的,没有轮戍,没有多少补贴。但这是经济造成的结果,若是象宋朝这样玩。顶盛时一年军费可能用达一亿多,那么唐朝早就完蛋了。
说来不新奇,可是节约的费用是惊人的。
为此宋九仍在西府不断地调节,替朝廷进一步的减少不必要的军费开支。
因此造成一个结果,看似这一年来宋九花掉不少钱,实际并没有花去多少。
宋九将它献上来非是邀功,他的功劳太多了。不必须邀功来让赵匡义反感。只是宋九用它来说明一个道理,这个统计会有误差,但不会差距两百万,那一年军费未必少用。可是国库盈余多少?现在又盈余多少?不要说赈灾,堵缺的费用是来到内库,赈灾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下去,若是有当年的盈余,即便有这场大灾,军费没有过份透支,也足以平安度过。
非是西府多用了钱,而是东府出大事了。
宋九递上去,什么都不说。
西北解释了不知多少遍,至于河工,自从郭贽下去后,东府成了赵普的私宅,自己说了能执行吗?
赵匡义叹了一口气。
一山不容二虎,自己当年怎么就与赵普容了那么多年?
看到是到了选择的时候。
于是说道:“散吧。”
陈从信道:“陛下,那河工……”
“再议。”
宋九心中一声叹息,还枉他冒着大雨,顺着黄河看了两天,但看样子又不了了之了。
大家退下,陈从信忽然从后面追上来,在宋九耳边低声说道:“如此大灾,首相有失啊,不对,与你无关,乃东府有失也。”
宋九盯了他一眼,随着微笑地摇摇头。
这个人是赵匡义的心腹,赵普的政敌,但不是自己的战友。
他用心也不良。
按理说这两年灾害连连,特别这样的大灾,稍稍用一点手腕,赵普要负责任的,那怕自己讲了天气原理,可包括自己否认神灵存在么?天人感应还是这时代的主流。
不过自己不能说。
一是自己说了,会让赵匡义反感。
二是若往歪处上想,为什么有灾害,赵普与赵匡义搞的那些妖蛾子,但有赵普的份,也有赵匡义的份。
实际民间开始在议论,自己说出来会有什么好下场?
但宋九不知道赵匡义开始逼宫了,只隔了几天,赵匡义将赵普喊来训话:“我视万民如子,念其耕稼之勤苦,军国用度所出,恨不能全部免掉也。因此令两税三月交税限期特意延长一个月,可官吏不体朝旨,个个如狼似虎,对民捶挞如家常便饭一般,此事尤伤和气,应下诏让地方官吏严格执行。”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