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四人帮(上)(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5:58 字数:3336
msp; “唐太宗待吐蕃不可谓不厚也,唐玄宗待安禄山不可不厚也。陛下,你是一国之君,以国为家,而不是以家为家,以族为家,是你的民,那么不管是谁的家,什么样的种族,都是你的子女。幽州收不回来,他们是敌人的民,就不需要陛下优恤,越优恤他们反而为敌人与陛下军队奋战。若能收回来,再象治河东那样治理,也不算为晚也。”
“好,就那样吧。”
宋九收回信。
当然,这仅是崔彦进初步的想法,不管它残不残忍,想要实施颇为困难。
赵匡义说得也有道理,经过岐光关防御战,白沟道血战,又看着君子馆战场遗迹,宋九心境肯定产生了变化。
宋九又说道:“陛下,臣还有两件事要请陛下恩准。”
“说吧。”
“三司官员有才干者少,故臣想请陛下将陈恕从河北路召回。”
“三司官员才能差了吗?”
“李惟清尚可,余下多少有些不足,或者说还不能担当重任。”
“张逊如何?”
“勉强自保,不出大的差错罢了。”
“张齐贤如何?”
“张齐贤长于军事,若是担任东府宰执恐力不足,然而却是担当西府宰执的好人选。”
“王显与张宏如何?”
“王显对兵法似乎很精通,若是担任边境大吏是不二人选,然而身为西府宰执,不善于表达,不善于理政,有些不适合。”
至于张宏,宋九都不想评价了。
但若按照他的要求,也没有几个人能担任西府的宰执。实际宋九说的还是三司。财政问题成了国家重中之重,宋九自己不是神,只能说是小心地做事,不会出现严重失误。而且宋九也想放手,兼代着三司,看似风光,实际很苦的,而且时间长了,也遭人眼红。因此想将陈恕召回来,这样三司最少有两个能拿得出来大吏,就不会出现失误。
若是陈恕行,宋九就会渐渐放手。
赵匡义想了想,道:“准吧。”
陈恕下去同样很忙的,但在史上不同,他下去主要是以屯田为主,然而那时多是城市兵,陈恕便说了,兵士本来就不善于耕种,春天下去,马上就要耕种。让他们放下武器,拿起农具。一旦敌人入侵,后果会不堪设想。于是赵匡义用他替代张齐贤,去了代州。
但这回多是农村子弟,不存在史上的问题,所以与魏羽二人十分忙碌。
经过一年时间,大约事务基本有了头绪,可以召回来了,余下的魏羽可以接手了。
宋九又说道:“去年一年。国家财政困难,臣只是调节,不敢减免赋税,今年财政要稍稍好一点。然河北河南京东百姓饱经创伤,望请陛下给复一年。”
实际雍熙北伐失败,不仅是山东河南河北,全国百姓税赋都在增加。淮南,河东等地区百姓还担负着徭役。不过相对而言,这三个地区百姓最苦。
赵匡义想了想,他也想百姓好,可这样一来,三路全部免税一年。国家收入会减少很多,不过最后还是同意。
“陛下真千古仁君也,”宋九拍了一个小小的马屁,又说道:“陛下这些年来广建寺观,为百姓将士社稷祈福。花费良多,但用心也可嘉也。然臣以为最好的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