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几千年的话题(2)
作者:
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6:00 字数:3608
��。
一万名骑兵从大地上驰过,除了一些军官出低低的喝声,马匹偶尔的嘶鸣,几乎鸦雀无声。
就象一道飓风突然从平川上刮过,又突然消失。
王枕是一个奇怪的名字,在拒马河畔有一个人也叫王枕……
相信有一天,我比你更闪亮,王枕眼中闪着无尽的亮光……
……
“陛下,西府递来札子,说是背嵬军已到了剑门。”
“哦,坐吧。”赵匡义拍了拍池边的青石说道。他在高梁河畔可耻的怂了,但实际身体素质很好,不亚于宋九,平时也喜欢运动,打猎。只是高梁河过后,箭伤作,越来越重,于是运动就少了,偶尔来到御苑钓鱼作乐。
这个习惯还影响了他的后代,宋真宗宋仁宗他们都是如此,甚至自己一个人钓不过瘾,还将大臣请进宫中,宴席,钓鱼,写诗,作赋。
李神福坐下。
赵匡义又说道:“神福,你说朕要不要立皇太子。”
“啊!”李神福差一点滑至荷花池里。
“不要惊讶,朕知道,后宫中妃嫔在议论,内侍也在议论,外面的官员在议论,百姓也在议论。”
李神福不敢说话。
“朕也为难啊。”
“要么陛下问宋公……”
明处上李神福提议是不错的,宋九淡泊,又一直是赵匡义的人,位高权重,私心又少,有话权。不问,为了避嫌,宋九不会说的。但问了,相信宋九一定会提出好意见。
至少你不能问我一个奴婢啊。
“神福,你自小就随朕……”
“这是奴婢的福气。”
“唉,你不懂啊,背嵬军进入西川,叛乱相信指日可平。”
“那是,若连一群盗贼都无法平定,如何担当重任。”
“朕不是说这个,原先宋九还有一个计划,叫驱……”
赵匡义将宋九那个计划说出来。
李神福茫然道:“那为何不执行呢?”
当时不敢放,现在不一样啊,石普回来,已带回辽东的消息。辽国虽将渤海国拿下来,然而损失惨重,没有三五年,都休想恢复。实际不是三五年,加上燕云大半地区打残了。辽国十年也休想恢复到原先的盛况。在这三五年内,辽国是没有办法出兵报复了。即便报复,也不敢象以前那样大规模的用兵。
但宋朝是一样的,这一折腾,没有三五年,也休想恢复元气。
那么索性不如执行这个驱计划。
而且李神福越想越妙,夔峡那块有些头痛,安抚吧,朝廷给其自治权。送礼封赏封官,难不成真让他们一个个做皇帝?可是越抚越坏。若是用武吧,越杀仇恨越多。除非将所有蛮人杀死,可群山苍茫,就是派一百万大军过去也未必能实现!国家有没有这个能力?但现在却是一个好机会,几万十几万乱民一下子涌过去,没得吃没得喝。难道象那样蛮奴讨要,只会抢夺那些蛮主。基本上乱军所过之处,蛮会扫荡一空。朝廷随后安抚蛮奴,均分耕地,实行仁义政策,那广大的一片地区不但正式纳入朝廷管理范围。还杜绝了后患。
因此李神福又说了一句:“这主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