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第一权臣(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6:00      字数:3019
/>
  一大摊的事呢。

  赵恒闻听后,立即从皇宫出来,赶到政事堂。

  宋九施礼,那场隐蔽的谈话早就抛在脑后了,恐怕以后也不会有人知道。除了赵恒自己大嘴巴说出来。

  几人坐下。

  实际有没有首相的位子,只要宋九回来。不管谁都得尊重。那可是真正的三朝老臣。就不要提政绩了。

  宋九说道:“先说巴蜀,巴蜀陛下无忧也,经张咏治理,巴蜀旁户一词渐成历史,叛贼没有百姓基础,也就成不了大势。不过这也能算是朝廷的错。至少用人不当之错,若是朝廷经济宽裕,下诏减免巴蜀百姓一年税赋,那么平定叛贼会更容易。”

  在这里宋九深深叹惜一声。不管怎么说符昭寿是他的好朋友,居然这种死法……

  但站在公事立场。朝廷是用人不当。

  当年在岐沟关他就看出符昭寿没有军事才能,因此让他提前逃走报信。岐沟关一役后,符昭寿还做了几年知州,在地方上表现也不佳,不知道赵恒是怎么样想的,让他在四川领军。

  “宋公此言使朕想到雷有终派其侄雷孝先献所夺王均,他对范廷召笑言,此鼠窍耳,虽婴城自守,计日可擒矣。”

  “那倒未必,这是一群疯子,一旦逼急了跳墙,想拿下会十分吃力的。”

  “要不要派背嵬军去?”

  “勿用,之所以至今贼未灭,乃是益州城墙高大之故。背嵬军用在野战,而非用在攻城上。若是贼突围而逃,背嵬军又欠了速度。但陛下可以下诏,让雷有终准备一些川骑,防止叛贼在城破之日,逃出城外,流毒更多的百姓。但臣在路上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官兵一到巴蜀就变得很糟糕?就象此次叛乱,仅是符昭寿在盔甲配置上稍稍不公平,就要谋反吗?”

  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就要谋反的话,不但军队无法管制,百姓也无法管制了。

  “臣一直想不通,更不会因为路途遥远,那么两广岂不是更远?可能因为巴蜀再三叛乱,叛乱已成了一个习惯……就象雷有终的军队一到益州,又开始了抢掠,抢掠百姓财物,抢掠年轻貌美的女子……”

  宋九不想说,若是临阵换帅,若是引起雷有终不满,也加入叛军,那个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所以臣以为难不难在平叛,而是平叛后的治理,必须要有强力的大臣为益州知州,那怕是良臣,懦弱者皆不可以前去。还有就是强力的将领,臣以为马知节可以,等平乱后还是委屈他再去巴蜀。”

  在王顺起义前,马知节知梓州,王继恩恶其不附己,只给他原彭州羸弱三百兵,让他与王顺交战。王顺十万攻城,马知节从早打到晚,气愤说道,死贼手,非壮夫也。这个贼不是王顺,而是指王继恩。不想死得不明不白,于是持槊突围,第二天居然找来援兵,再次杀进彭州城。再加上以三百平刘旰之功,迁为秦州知州。

  “此臣善,可以为益州知州兼本路转运使。”

  “那么巴蜀可安也。”

  这是第一件朝廷头痛的事。

  宋九又说第二件事:“臣未来京城之前,刻意骑马先行赶到郓州,又顺着黄河岸边一直看到孟州。实际治河之策,臣早先就与先帝讲过。中书还有臣做的模型。之所以如此,乃是黄河积沙太重。若想久安,一为在上游植树造林,束土减沙,二是自范县开新河,将黄河引入济水,利用济水的水流量束水冲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