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遗言(3)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6:00      字数:3637
么宋九会很苦逼。

  “唉,陈恕一去,我朝等于少了一个管仲。君若……那等于少了一萧何。或房杜。”宋九叹息道。

  当然,他俩这番对话很多人听不懂。不过没关系,赵恒听明白了。

  也不能怪李沆,如今宋九威望太高了,许多重臣是他的下属,或者沾一边的学生。说完了这件事,李沆安心地闭上眼睛。

  赵恒放声大哭。

  景德元年,七月,仅五十七岁的李沆去世。

  随后吕蒙正也因生病,请救致仕。赵恒也怕吕蒙正出意外。于是同意了。赵恒不得己将毕士安提拨上来,这几年他治河颇有功劳,一不忧民,二没有生纠纷,三账目清楚。经过几年治理,虽然前年黄河水势很大,但没有任何一处缺堤,只是内涝免不了了。但也比黄河决堤强。

  但对毕士安本人来说,一是获得了政绩,二也是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

  有了毕士安还不够,未来的事很多,宋朝这几年在军事上投入了很多钱帛,包括斥候,甚至收买了辽国数位高官,因此得到一些辽国的秘密情报。

  消息刚送过来,所以才有了李沆那些话。

  实际宋九对李沆敬佩,李沆对宋九也是万分敬佩,只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宋九是带着金手指的。

  因此有了毕士安还不行,赵恒问谁可与卿同进?毕士安说道,准兼资忠义,能断大事,臣所不如。

  赵恒担心地说:“朕闻寇准好刚使气,奈何?”

  “准忘身徇国,秉道疾邪,故不为流俗所喜。今北方未服,若准者正宜用也。”

  毕士安一句话便将寇准送到了中书。

  寇准再度踏入中书。

  不过他抬头看着上面,上面有两人,毕士安又是第二个吕端,然而还有一个人如同大山一般。

  宋九看到寇准来了,笑了笑,然后递给他一本小册子。

  “平仲你看,这是户部去年统计上来的户数。七百八十余万百姓,太宗晚年天下有多少百姓,仅是六年时光,天下增涨了多少百姓?两百余万户!当然,还有三司的收入,陈恕推荐你去了三司,你比我更清楚。但这些年生了多少起战争?与辽国数次大会战,西北也略略有战事,以及巴蜀之乱。又有多少灾害,旱灾,蝗灾,黄河决堤,内涝,瘟疫流行。有这个政绩,何其不易。”

  “之所以想说这个,有这个成绩,不仅因为陛下兢兢业业起了咸平之治,以及诸位宰执与重臣的努力,还有一种气氛,如中书,实际各个宰相之间也有着矛盾,比如张齐贤与向敏中一向就不大和睦。可是国家在高展中,为什么?因此大家以国事为任,而将恩怨放在脑后,团结一心地治理着这个国家。”

  “昔日赵普相公推荐你,我也看好过你,太宗陛下器重你,为何,敢担当!敢担当才能做好事。但不能急躁……不为你的前途,再坏些又如何,还不是能身为一个大州的知州或知府。但延长你的政治生命,乃是为了国家。”

  宋九这番话不可谓不语重心长。

  然而不久寇准就对宋九不满了。

  向敏中下,西府一直空缺着相。

  枢密副使也被什么同知枢密院事代替,当然,若是东西两府能合并倒也罢了,但宋九知道不是。

  于是提出一个建议,每隔十天,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