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选择题(下)(2)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24-09-23 16:01      字数:4100
��都不形成致命的危害,所谓的用兵,不过是扫除身上的疥癣之疮罢了,我朝不及。”

  “唐朝巅峰时兵力达到了小海,西边翻过葱岭,一度到达河中地区(阿富汗巴基斯坦吐库曼斯坦一带),李白的家乡就在葱岭以西。”

  “可是我朝兵力不敢越过兰州,交趾名为进奉,实为阴违,大理都懒得派使者来进贡。与他们相比,我朝还经过两代英明的先帝大治,甚至周世宗还为我朝打下了好底子,仅能做到这一步,因此我朝还不能称为盛世王朝。”

  “这个……”

  “臣知道,我朝因为顾全百姓,豢养兵士,由是用兵成本很高,然而与汉唐相比,我朝收入达到了多少?”

  “朕知道了,不能骄傲自满。”

  “臣要说的正是此意,陛下要知道外面还有广大的世界,几百年前契丹还只是一个一千余帐的小部族,然而差一点危害我庞大的中原王朝。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那么多国家,那么多人口,若是以为我朝就是世界中心王朝,后代子孙必然骄傲自满,一旦产生这个心理,安于享乐,不用等外部诸国清醒过来,迅速发展跟上,从内部我朝就能灭国了。陛下应当继续保持咸平数年时的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即便是后世子孙,也要以陛下为榜样……”

  “臣伴随陛下祭镇,忽然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李斯,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说得多好啊,但是他后来畏于秦始皇威严,不敢进言,甚至默视二世非义登基,于是秦国二世而亡。”

  “以前臣也重视过寇准,重视他的人很多,赵普相公,大宋第一三司使陈恕,陛下的半个帝师毕士安。实际寇准的唯我独尊,过份享乐,臣多少看得不习惯。说到寇准,臣又想起两个故臣,田锡偁,对他们臣也有些不习惯。不过来到望海峰上,眺望东方天际处,臣忽然醒悟。虽然他们有时进奏说得片面,不过正是他们敢于进言,带着朝堂大臣敢于发表自己的议论。”

  “陛下,帝权独大,同样需要监督,就象赵普与太祖,赵普生活糜烂奢侈,然而太祖想要一个花蓝子却要不到。为何太祖还不动怒也?因为这是隐形地对帝权掣肘,以免国家出现隋炀帝那样的昏君。然而掣肘不仅是各种制度,制度是人制订的。也是人去执行遵从的,关健还是人。因此朝堂必须要有声音。当然,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不能抱成团,不能结党,所以朝堂需要寇准。”

  赵恒额首:“朕也知道寇准是一个贤臣。”

  “不仅是寇准,张齐贤对军事精通,国家也要倚赖他。不过处理公平,择人公正,还是东京城留守的王旦。王钦若有才干,不过其人过于谄媚,重用则能迷惑君上。请陛下切记。”

  宋九一口气说完。心中叹了一口气。

  这可能是他最后的一道选择题吧。

  原来前来议事时,想趁机将王钦若弄下去,但最后还是高拿轻放,放过了王钦若。

  以他现在的地位与威望,足以能让王钦若十年内不得起用。

  不过生气归生气,临到头来想一想朝堂,大家还不是一样,难道寇准做事用人就能称为公平?

  让他们以后慢慢斗去吧。

  然而宋九却没有想到,这不是最后的选择题。选择题无处不在。

  第二天赵恒起驾回京。

  离开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