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胸有成竹(2)
作者:红眸本尊      更新:2024-09-23 16:28      字数:4326
��接出现具体人名,而是要用“代字”,比如孔子比作圣人,孟子比作大贤。

  说起来简单,但是四书五经十数万字,随意出来一句,便说出来是出自哪里,意义如何,这要对四书五经不熟悉,万万办不到。

  张牧不仅快破题,说明他对四书五经,熟烂于心,其次,他还注意到了“代字”,对已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说,当真不简单了。

  接着,便是稍微有些难度的承题了。

  只见张牧沉思一会,提笔写到:“此孟子历举群圣之事,以证禹之非德哀也。不然,其如德何哉?此孟子历举群圣之事,以证禹之非德衰也。想其告万章之意……。”

  这几句便是破题,进一步阐述题目,加以补充说明。

  王宏泰看张牧写的有模有样,不禁微微的点了点头。

  不过承题、破题不算什么,接下来最难的部分“起讲”来了。

  所谓起讲,算是八股文之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因为从起讲开始,便不能再用自己的观点口气来议论问题,而是要用孔子、孟子的语气口吻议论,这便是最坑的“代圣人立言”

  张牧到了这里,便深吸了一口气,沉思了大约一刻钟提笔写到:“吾子谓禹为德衰者,盖徒知益之为舜、禹,而不知道启之非朱、均也。切自古圣人之不有天下者多矣,岂独益善,何则?匹夫而有天下者,非曰德为圣人而天遂与之也。”

  看到此处,王宏泰忍不住一拍手道:“好!”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研究了一辈子经文的王宏泰,看到这精妙起讲,语法独到,高瞻建伶,心里便知道,张牧绝对是这块材料。心里暗道:“如果不是亲眼看见,绝对不像一个十三岁孩提所写,真是可怕!其中“朱、均”乃是尧的儿子丹朱和舜的儿子商均,出自《史记·五帝本纪》,说明张牧这孩子对史学也有涉猎,这就更加不容易了。”

  接下来便是八股文中最难的部分——八股。

  所谓“股”就是指这一部分的对偶句,一组对偶句计两股。

  这一部分进步一申明起讲的内容。而且要用对偶句,这便是充分展示考生的才学和能力,犹如针尖上跳舞,米粒上写字,万分苛刻。

  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办到的。多少考生都毁在这里。

  王宏泰研究经义文多年,对这一部分把握也不是很大,往往为了对偶,都会凑字而偏题。

  他不认为张牧有这个本事,便轻声说道:“不用着急,做不出来也无妨。”

  “学生试一试。”张牧信心满满的说道。

  又沉思了大约一刻钟,张牧终于下笔了:“功不得违势而独立,名不得背时而独彰,……“舜不遇尧,一耕稼之夫已矣,禹不遇舜,一崇伯之子而已矣。是故仲尼虽有舜禹之德,而所遇非尧舜也。熟委之以国蔫,盖其德则是,其位则非,天亦何从而与天下哉!若夫有德矣,有荐矣,而亦不有天下者,何也?盖匹夫以有天下者与继世以有天下者,其势相抵昂着也。……。大恶如纣,而后有牧野之诛。禹之天下,苟不遇桀,未亡也;汤之天下,苟不遇纣,未亡也。故益、伊尹、周公虽然有舜禹之德,有天子之荐,而所遇非诫纣也。启之贤足以继夏,而商则太甲;太甲之贤足以继商,而周则成王。”

  王宏泰看到这里,心惊肉跳,不禁踉跄后退了一步,不由面露苦笑,仰天长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岂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