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鹿鼎记(234)()
作者:金庸      更新:2024-09-23 18:14      字数:4948
  过得片刻,欢声渐止,有人便道:“就算要到北京、天津去调,那一千架水龙也要连夜赶运过来。”当时便有数名副将、佐领自告奋勇,讨令去征集水龙。韦小宝觉得未免旷日持久,皱眉不语。

  洪朝职位低微,排班站在最后,这时躬身说道:“启禀主帅:末将有个浅见,请主帅定夺。”韦小宝道:“你说罢!”洪朝道:“末将是福建人,家乡地方很穷,造不起水龙,乡村中失了火,大家便用竹筒水枪救火。那竹筒水枪,是用一根毛竹打通了,末端一节不打通,却开一个铜钱大的小孔,另一端用一条木头活塞插在竹筒之中。救火之时,将水枪的小孔浸入水里,活塞后拉,竹筒里便吸满了水,再用力推动活塞,水枪里的水就射出去了。”

  韦小宝嗯了一声,凝思这水枪之法。

  何佑道:“启禀主帅:这水枪可大可小。卑职小时候跟同伴玩耍,用小水枪射人,倒也有趣。就可惜这一带没大毛竹,要做大水枪,这等大竹筒也得过了长江才有。”

  韦小宝问洪朝:“你有什么法子?”洪朝道:“末将心想,这一带大毛竹是没有的,大松树、大杉树却多得很。咱们将大树砍了下来,把中间剜空了,就可做成大水枪。”韦小宝道:“要剜空大松树的心子,可不大容易罢?”

  一名姓班的参将是山西木匠出身,说道:“启禀主帅:这事倒不难办。先将大木材锯成两个半爿,每一爿中间挖成半圆的形状,打磨光滑,然后将两个半爿合了起来,木材中间就是一个空心的圆洞了。两个半爿拼凑之时,若要考究,就用榫头,如是粗功夫,那么用大铁钉钉起来也成了。”

  韦小宝大喜,叫道:“妙极!做这么一枝大水枪,要多少时候?”班参将道:“小将自己动手,一天可造得一枝,再赶夜工,可造得两枝。”韦小宝皱眉道:“太慢,太慢。你到各营去挑选帮手,一起来干,你做师父,即刻便教徒弟。这是粗活,既不是新娘子的红漆马桶,也不是财主家的楠木棺材。水枪外的树皮也不用剥去,只要能射水入城,那就行了。众将官,马上动手,伐木造水枪去者!”

  众将得令,分带所属士兵,即时出发,去林中砍伐木材。同时分遣快马,去向百姓征借斧凿锯刨等木工用具。

  关外遍地都是松杉,额尔古纳河一带处处森林,百年以上的参天乔木也不计其数。清军大军出动,不到半天便伐下了数千株大木材。军中士兵本来做过木匠的有一百多人,班参将调集在一起,再找了四五百名手艺灵巧的士兵相助,连夜开工,赶造水枪。班参将先造一枝示范,那水枪径长二尺,枪筒有一丈来长,活塞末端装了一条横木,六名士兵分站左右,握住横木一齐拉推,水枪口较细,水势逼紧了射出时可以及远。从水枪口倒入热水后,班参将一声令下,六名士兵出力推动活塞,热水从水枪中激射而出,直射到二百余步之外。

  韦小宝看了试演,连声喝采,说道:“这不是水枪,是水炮,咱们给取个好听的名字,叫作……叫作小白龙水炮。”取出金银,犒赏班参将和造炮官兵,吩咐连日连夜在营后林中赶造,以免罗刹军望见。

  图尔布青见清军退而复回,站在城头了望,见清军营中堆积了无数木材,心想:“中国蛮子砍伐木材,要生火取暖,如此看来,那是要围城不去了。哼,再过得半个月,大风雪刮来,可有得你们受的了,火烧得再旺,也挡不了这地狱里出来的阴风寒气。”他下得城来,命亲兵烧旺了室中炉火,斟上罗刹烈酒,叫两名虏掠而来的中国少女服侍饮酒。

  朋春、何佑等分遣骑兵,将数百里方圆内百姓的铁镬铁锅都调入大营,掘地为灶,木柴堆、冰雪堆如一座座小山相似,一尊尊造好的小白龙水炮上都盖了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