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8章 侠客行(82)(2)
作者:
金庸 更新:2024-09-23 18:31 字数:4958
��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与李郎可沥酒东南相贺。”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讫,与其妻从一奴,乘马而去。数步,遂不复见。
公据其宅,乃为豪家,得以助文皇缔构之资,遂匡天下。
贞观十年,公以左仆射平章事。适东南蛮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国已定矣。”公心知虬髯得事也。归告张氏,具衣拜贺,沥酒东南祝拜之。
乃知真人之兴也,非英雄所冀。况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我皇家垂福万叶,岂虚然哉。或曰:“卫公之兵法,半乃虬髯所传耳。”
〈虬髯客传〉是唐人传奇的精品。唐人写传奇小说,有一部分有实用目的。唐代士人去京城考进士,主考官往往对考生的文名已先有印象。有些考生本来文名不够,便写些诗文送呈考官欣赏。但考官通常对这些诗文置之不理,有些考生别出心裁,写成短篇的传奇,叙述中表露文采,再加上一两首诗歌。考官受到传奇中故事的吸引,便阅读一遍,就此对作者有了印象。金庸如在唐代去考进士,将短篇小说《越女剑》或《鸳鸯刀》送给考官一阅,考官或者对我的文章会有一点点印象,不过也可能他认为太过胡闹荒诞,决定“不取”。
〈虬髯客〉一文出于《太平广记》。《太平广记》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所编集的一部小说笔记集。太平兴国二年为公元九七七年,早一年太祖赵匡胤去世,亲弟赵匡义即位,年号“太平兴国”。赵匡义喜欢文学学术,命翰林学士李昉等编了一部大百科全书,共一千卷,名“太平御览”,是全世界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又编集小说笔记等为一书,名“太平广记”。唐朝宋初以前的许多文学著作,幸亏编入了这部小说集,才不致散失。
〈虬髯客〉的作者有两说,一说是张说,一说是杜光庭。
我刚入初中,是在浙江嘉兴中学初中一年级,教中国历史的刘老师身体瘦弱,但学问很好,讲到唐朝的文人时,他坐在椅上,转身在黑板上写了“燕许大手笔”五字,说燕国公张说、许国公苏颋的文章极好。刘老师还说到,张说的“说”字,应当读作“悦”音,出于《论语》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果读作说话的“说”,就读错了。我听了印象深刻,很觉得中文之难之美。直到现在,我还感激中学时那几位学问渊博的老师。张说是唐玄宗时的宰相,他文名早着,不用为考进士而作这篇文章。
另一说此文作者杜光庭是道士,后来在蜀国王建所割据的政权中做大官。文中说到道人和望气、相面、宿命等等观念,接近道教,又似乎有吹捧王建的政治宣传作用,说真命天子有宿命、有形相、有气势,普通人须安于本分,即使像虬髯客这样的英雄,也不可妄自觊觎大位,只有王建,才是“真命天子”。
杜光庭字宾至,浙江缙云人,曾学道于天台山(我最近改写《天龙八部》,写到乔峰和阿朱到天台山国清寺,我便和浙大的教授们一起去游天台山,见该山美景清幽,确是学道学禅的佳地),在唐末为内供奉,后来因乱而入蜀,在王建政权中作官,任金紫光禄大夫、谏议大夫,王建仍当他是道士,封他道号“广成先生”。王建去世后,后主立,封他为传真天师、崇真观大学士。他后来辞官隐居四川青城山,号“东瀛子”,著书甚多,有《录异记》十卷。鲁迅先生在所编的《唐宋传奇集》中谈到杜光庭时,说“光庭尝作《王氏神仙传》一卷,以悦蜀王。”传说中姓王的神仙不少,有王子乔等等,杜光庭既以王家神仙来拍王建的马屁,则作〈虬髯客传〉也不为奇。
《续玄怪录》中还写了李靖一则神怪故事。说李靖少年时常去打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