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侠客行(89)(3)
作者:金庸      更新:2024-09-23 18:32      字数:4872
胜问他想去那里,雪虽大,他倒可以去。那人说:“我在星子有几本书,想去拿来。你能为我拿来吗?”李胜说:“可以!”便走出了门。各人饮酒未散,李胜已将书拿来了。但星子到西山,相距有三百多里,他竟于顷刻间来回,实令人骇异。

  游唯观中有个道士,曾对李胜很不礼貌。李胜说:“我不能杀他,但可以叫他害怕。”有一天,道士在卧室里关了门睡觉。李胜叫一名童子敲门,说来拿李先生的匕首。道士起身,见枕头边插着一把亮光闪闪的匕首,还在不住颤动。道士大吃一惊,心知李胜没有杀他,饶了他性命,从此之后,对李胜就十分恭敬有礼。

  这李胜显然是有异术的,他不随便用来杀人,只是有人对他无礼,就设法警告他一下,令对方以后规规矩矩,也就是了,这是“侠中君子”。

  这部《卅三剑客图》中的主角,都是唐宋间人物。唐宋五代并无叫作李胜的名人。东汉时有一个李胜,是个不怎么重要的文人。三国时魏国也有个李胜,凡是读过《三国演义》的,都会知道此人。《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写〈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司马懿假装病重,曹爽以为司马懿病得快死了,对他就不加防备。这个故事历史上真有其事,《资治通鉴》中的描写,和《三国演义》很接近:

  “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懿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懿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懿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向爽等垂泣曰:‘太傅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通鉴·魏记》邵陵厉公正始九年)

  李胜去做荆州刺史(他是南阳人,南阳属荆州,所以称为本州),《三国演义》的作者不知为了什么缘故,将他改为青州刺史。历史上说李胜有文才,但性格浮华。曹爽失败后,李胜也为司马懿所杀。曹爽手下谋士如何晏之徒,都是虚浮漂亮的清谈家,自然不是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的对手。这个李胜本身并无什么值得一谈,就像《三国演义》和京剧“群英会”中的蒋干,因给人利用、上了大当而千古扬名。

  魏国这个李胜自然和图中的剑客毫不相干,不过因为同名同姓,拉来谈谈。

  司马懿的作风,就是越女所说的“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孙子兵法》中“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原则。在当代政治的权力斗争中,也有人应用这原则而得到很大成功的。

  二十三

  张忠定

  张咏,自号乖崖,山东鄄城人,是北宋太宗、真宗两朝的名臣,死后谥忠定,所以称为张忠定。宋人笔记小说中有不少关于他的轶事。

  张咏未中举时,有一次经过汤阴县,县令和他相谈投机,送了他一万文钱。张咏便将钱放在驴背上,和一名小童赶驴回家。有人对他说:“前面这一带道路非常荒凉,地势险峻,时有歹人出没,还是等到有其他客商后结伴同行,较为稳便。”张咏道:“天气冷了,父母年纪已大,未有寒衣,我怎么能等?”只带了一柄短剑便即启程。

  走了三十余里,天已晚了,道旁有间孤零零的小客栈,张咏便去投宿。客栈主人是个老头,有两个儿子,见张咏带了不少钱,很是欢喜,悄悄的道:“今夜有大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