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3章 雪山飞狐(50)(2)
作者:金庸      更新:2024-09-23 18:36      字数:3355
��就只看电影,不读小说了。现在电视更加流行,更多的人看电视、玩电脑,不读书、不读小说了。日本电影“罗生门”在香港放映,很受欢迎,一般人受了这电影的教育,以为如果有两人说话不同,其中一人说的是假话,那就是“罗生门”。

  其实,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写的短篇小说《罗生门》情节极简单,只描写一种凄迷荒凉的情调,罗生门在日本京都朱雀大桥南端,是一个城楼门,古时楼上有很多无主死尸,附近只有盗贼、狐狸、乌鸦之类。有一个贫苦佣工到城楼下避雨,见到有个老太婆在拔女死尸的头发,要去卖给做假发的人,那佣工很生气,抓住老太婆,剥下她的衣服去卖。电影导演黑泽明利用了这凄迷的情调,叙述芥川另一篇小说《竹之薮》的故事:一个强盗打倒武士而强暴了他妻子。强盗、武士、女人,三个人(以及鬼魂)说同一个故事,但内容大不相同,显示人性的无常与无奈。只因导演的手法好,故事新奇,男主角三船敏郎又演得好,影片十分成功。

  我常出一个趣题给朋友们猜:三条虫排成一列行走,第一条虫说:“我后面有两条虫。”第二条说:“我前面有一条虫,后面有一条虫。”第三条说:“我前面没有虫,后面也没有虫!”问题:第三条虫这样说,是什么道理?(附带说明:“小学生只用十分钟就答对了,中学生用两天时间也答对了,大学生要一个星期才答对,大学教授花一年时间也答不对。哲学教授、数学教授、和物理学教授永远答不对。”为什么?)答案是:“第三条虫说谎”。

  小孩子常常说谎,所以一猜就猜到第三条虫说谎,大学教授要讨论n度空间、相对论关系、排列、坐标、生物学上虫的定义、虫的视野等等问题,永远答不对。

  凡是打官司、刑事或民事诉讼,必定有一造说谎,隐瞒事实,以致同一件事中几个人说法不同。数人或一人歪曲事实真相,最后真相大白,这是所有侦探小说、犯罪故事的固定结构,非此不可,毫不希奇。自古以来,一切审判、公案、破案的故事,基本结构便是各人说法不同,清官(或包公、彭公、施公、狄公、况公、所罗门王)或侦探(或福尔摩斯、或白罗、或范斯)抽丝剥茧,查明真相,那也是固定结构。

  中国明代短篇小说集中,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况太守审死孩儿〉,有人把个死了的小儿去抛弃,给况太守查到了,那人说是烂牛肉,再查下去,原来是个私生孩儿,是个寡妇生的,那人知晓了,想以此去逼奸寡妇,再查下去,原来是那寡妇与佣工所生,再查下去,是那佣工引诱寡妇而致成孕。另一篇〈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有个姓刘的有一妻一妾,他岳父借了十五贯钱给他做生意,他回家跟妾侍开玩笑,说将她押给了人,得到这笔钱。他妾侍不甘愿,一早开门回家要去告诉父母,没关上门,有盗贼进来,偷去了十五贯,杀了那姓刘的。那小妾在途中见到少年崔宁,两人同路而行,崔宁恰好卖了丝绸,得钱十五贯回家,追捕者捉住二人,以为二人私奔,谋杀亲夫,各人口供不同,县官胡涂,见有十五贯钱为证物,将二人判处死刑。

  《圣经》中的故事,是说古时以色列有二妓女各生一子,一妓不慎将己子压死,夜中偷换,另妓见死者非己子,告到所罗门王处,二妓各执一词。所罗门王命取刀来,要将活孩劈为两半,各分一半。其母怜子,宁愿不要,另妓无动于中,觉得不妨一拍两散。所罗门王判孩子归其真母,重罚另妓。

  至于《天方夜谭》中的故事,就更加复杂了。数年前在澳洲墨尔本古书店中购到伦敦在一八八三年所出版的richard burton所译的全译本,共八厚本之多,其中苏丹王妃雪哈拉查德为了延命,每夜向苏丹王讲连续故事,故事精采百出,生动之极。她是我们报刊上写连载小说人的祖先。木匠以鲁班先师为祖,演员以唐明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