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一章 南岳军事会议(2)
作者:豫西山人      更新:2020-08-04 03:55      字数:5326
  蒋介石讲话等于是为整个南岳军事会议定下了调子。最后,蒋介石诚恳地说道:“希望各位将领,尽量贡献所有的经验和教训,殚精竭虑,研究和改进我们的战略和战术,以达到这次会议的目的,以完成抗战建国的使命。”

  这次南岳军事会议非常重要,等于是总结抗战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为接下来的战争作准备。所以,参加会议的人发言都和踊跃,在报告本战区本部队参战以来作战情况、检讨得失外,对战局、我军成败得失和以后应该加以改进的地方,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开战以来,日军初期攻势凌厉,特别是平津作战,简直如入无人之境。但中**队稳住阵脚后,一些战役都打的可圈可点。象正面战场的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都起到了迟滞敌人、消耗敌人、重创敌人的效果。战绩最辉煌、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最多、最最令人倍受鼓舞的,当然是第十八集团军教导师在敌后的一系列经典战役。可以说是打得日军魂飞魄丧,极大地鼓舞了我**民的抗战决心,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周恩来和叶剑英在发言中详细地阐述了**《论持久战》的基本思想,并说,这就是八路军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不断取得胜利的指导原则。

  八路军的战绩在那里放着,作为八路军抗战指导思想的《论持久战》自然引起大家的关注。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就说:“毛先生的大作在今年五月问世后,本人已经多次拜读,并已向委员长作了诚挚推荐。我将毛先生的大作总结成两句话: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白崇禧的这两句话确实是总结的好,从此“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就成了抗日将领的口头禅。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第十八集团军代表周恩来、叶剑英成了会议上的一个中心,许多将领都诚心诚意地向周恩来、叶剑英讨教游击战的真谛。

  这也难怪,小鬼子要的是速战速决,长驱直入,我军为了保卫国土,不得不与日军死打硬拼,进行大的会战在所难免。但是战争打到了这种地步,日军快把中国的大城市占完了,再一味地为了政治意义而进行大会战,就不一定完全正确了。游击战这个时候就成了我军的必然选择!

  会议当即决定,一是开办游击战争训练班,蒋介石为主任,白崇禧为副主任,汤恩伯为教育长,叶剑英为副教育长,由八路军派出教官,**派出官兵参加轮训,总结培训游击战术。二是将**的《论持久战》、蒋介石的讲话印发各战区、部队长官,人手一册。

  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除了确定抗战战略外,另一个中心议题就是重新编组战区和改革军制。这个问题也是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

  自从刘一民在成都记者见面会上说出“我要是张汉卿,早就羞愧得拿根绳子上吊去了,那里还能苟活活世上丢人现眼!”这句话后,各大城市的报纸、电台都进行了刊登和转播,传到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张学良的耳朵后,开始很气愤,还指挥东北军按照蒋介石的指令在四川追击红军,企图配合中央军和川军与红军决战。涪嘉战役结束后,红军北上进占四川,**的围剿不攻自破,很快国共双方就开始停战谈判,张学良回到武汉,有了空闲时间,耳朵里就又响起了刘一民那刺耳的话。

  想来想去,觉得刘一民说的可能是绝大多数国人的心声。再想想东北大好河山沦于敌手,如果追究起责任来,不管怎么说,自己都难辞其咎。懊悔之下,张学良向蒋介石提出辞职出国考察。蒋介石很快就批准了他的请求。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正在欧洲的张学良发电要求回国参战,蒋介石回电同意,但要求他代表国民政府在欧洲各国进行考察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