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六章 前兆(2)
作者:
豫西山人 更新:2020-08-04 03:56 字数:6330
br />
彭老总接道:“对头。必须先敌部署,先敌行动,先敌攻击,彻底打乱小鬼子的战略部署。不过,我们不急,不能催。战机没有出现,催也没用。刘一民下一步作战的基本原则在六中全会发言中已经讲了,要他积极组织实施就是了。山东方面当务之急是稳定根据地和编组补充部队。只要这两条干好了,仗就好打了。倒是山西方面,我们不能被动,得准备打仗,牵制一下日军,让他们不能从容部署攻击。”
就这样,总部给刘、罗发来的指示电一是趁势驱沈出鲁,二是责成罗荣桓负责处理与沈关系。三是抓紧备战,准备做好反围攻作战并上报作战预案。
沈鸿烈回到住处后,马上下令准备出发,明日一早离开济南。
秦启荣对沈鸿烈的决定不服,提出应该报告蒋委员长,请求指示。这山东不能就这样便宜八路军,最起码也要和厉文礼、张里元他们汇合,帮助他们发展壮大队伍。
沈鸿烈是被王向荣的事情气晕了,秦启荣这一说,他马上就明白了,自己没有撤出山东的权力,那得蒋委员长批准才行。不经批准擅自撤离,是要执行纪律的。
于是,沈鸿烈给蒋介石发去了急电,详细报告了到山东后的经过,把刘一民、罗荣桓、蔡中、倪华说的话整理后全部上报,把王向荣的表现和他招供的内容也都报了上去。
在电报结尾,沈鸿烈写道:“委座:经一路观察,八路军在山东已经站稳了脚跟。除非日军象上次一样集中全力扫荡,否则,山东必将成为第二个陕西。”
蒋介石是在重庆接到沈鸿烈的电报的。
吃晚饭的时候,蒋介石约汪精卫共进晚餐。
蒋介石一身戎装,汪精卫却是身着黑色的中山装,看上去保养得很好的,不负他美男子的称号。
两个人吃的是西餐。
雪白的桌布、餐巾,衬得高脚杯里的白开水务必的晶莹剔透。
蒋介石态度很好,询问各机关撤退到重庆后的工作情况。
自从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急于了解日本政府的底线。1937年的7月31日中午,蒋介石在南京召见了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年轻的对日谈判高手高宗武,想听听他对中日形势的看法。高宗武向蒋介石夸下海口,请求承担对日最后交涉的重任,要以自己的热诚去说服日本首相近卫文麿,使日军从华北全面撤退。
对狂妄、幼稚的有点可爱的高宗武提出的请求,蒋介石并未表达明确意见。但是,下午的时候,刚从外地回到南京的汪精卫也紧急召见了高宗武,对高宗武的想法流露出了几许赞许。
高宗武觉得自己施展身手的机会到了,想通过外交手段让日本退兵,实现和平。
当晚,迫不及待的高宗武就找到“满铁”南京事务所所长西义显,请他通过满铁总裁松冈洋右的协助,直接沟通与近卫文麿的联系。结果自然是泥牛入海、毫无音讯。
淞沪会战时,高宗武和一帮悲观政客、文人为了躲避日军对南京的轰炸,躲到了周佛海家的地下室。这下好了,高宗武是有名的日本通,成了这帮人的座上宾,每天穷聊神侃,得出的结论竟然是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应当在胜败未分之际,最好进行外交,以外交的方式来结束战争。
这个想法与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汪精卫不谋而合,不经意间,汪精卫就成了他们的精神领袖。高宗武多次拜见汪精卫,主动请命,要求赴沪与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茂接洽停战。汪精卫将高宗武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