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八章 游击支队(2)
作者:
豫西山人 更新:2020-08-04 03:59 字数:5206
�指长江。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地位也重要。江淮地区,物阜民丰,只要建立牢固的根据地,打退日伪军的扫荡,那就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人有人。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八路军主力将全力以赴支援新四军游击支队创建淮北根据地,要钱给钱,要枪给抢,要药给药,要人给人。一句话,要把淮北我军发展成拥兵数万、战斗力强盛的战略集团。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从头做起,一开始就按照我军头等主力的标准建设部队。让战士们在我军中学习文化、提高战斗技巧,成为能文能武的真正的新四军、八路军战士。也就是我经常强调的,拿起枪是战斗英雄,拿起锄头是生产模范,做起群众工作是优秀工作队员。这个标准是我对我军头等主力教一团要求的,全军都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来建设部队、发展部队。同志们,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
这一下,大家的声音齐整了,大声喊道:“有!”
刘一民摇摇头:“声音太小,我听不见。再大声一点,到底有没有?”
战士们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喊声:“有!”
刘一民这才满意地笑笑,说道:“我很高兴,很满意。从同志们的呼喊声中,我看到了我军又一支百战精锐的雏形,我无限期待。好了,第一次和游击支队的同志们见面,我也得有见面礼不是?大家说说都想要什么?”
这下热闹了,战士们纷纷呼喊:“枪”、“手榴弹!”
刘一民一直在笑,等到战士们的呼喊声停止了,刘一民才又说道:“好了,八路军教导师为了祝贺新四军游击支队胜利东进,决定给游击支队按照日式装备配齐武器弹药,机枪、小钢炮、三八大盖一样不缺。另外,每个战士一夏一冬两套军装、五块大洋。一会儿,这些装备、资金全部交给彭司令,发到每个部队。以后啊,我就就等着听同志们胜利的消息了。”
刘一民说完,就挥手让部队解散。这下,整个部队欢呼雀跃开了。老红军、新战士全都激动了,一堆一堆地扎堆议论,有了这么好的武器,该去收拾哪一部分鬼子呢?
刘一民事情多,没有太多的时间,当场接见了游击支队连以上干部。这些干部中,除了第一团团长张太生外,第二团团长滕海清原是四方面军的,打仗勇猛顽强,多次负重伤,后来成为华东野战军的名将,经历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传奇,是抗大毕业后分配到竹沟去的。第二团政委谭友林是1930年参军的老红军,出身于红二、六军团。只有第一团政委李跃的情况刘一民不熟悉,他本人又外出执行任务,没有见到。
张震、肖望东也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干部,都到红军大学学习过。在这里遇见年轻的老校长,倍感亲切,围着刘一民又是谈工作、谈思想,又是询问泰西战役情况,热闹的很。
战争年代,生死悬于一线,见到这么多红大走出来的干部,刘一民也很高兴,叮嘱他们要把从红军大学、抗大学到的战略战术活学活用,与豫皖边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里是大平原,有利于日军机动。这样就得想法挖路壕、挖地道,要把路壕挖成新的交通网,让小鬼子的坦克汽车掉到里面出不来,从而限制日军的机动能力。另外一点,就是时时刻刻不忘政权建设。没有政权,永远都是客军、游击部队,只有建立了稳定的政权,才能坐稳屁股,把豫皖边区甚至整个淮北地区变成我们的根据地,解决部队生存、发展必须的粮食问题、兵员问题。
后来,刘一民专门和彭雪枫、吴芝圃就根据地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际上就是刘一民在陕西、山东搞的那一套经验。不过,这淮北地区有点复杂,不可能搞土改,我军口粮现在还主要靠买。针对这一问题,刘一民要求彭雪枫、吴芝圃立即着手建立地方政权,建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