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一章 风波(2)
作者:豫西山人      更新:2020-08-04 04:04      字数:3179
�济南,那么大的城市,他怎么就敢就攻打呢?而且还是以较小伤亡代价攻下来的。

  感叹之余,康生把目光牢牢地盯住了刘一民的政治观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似乎没有什么错,但是肃托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苏联的经验放在那里,通过肃托,清除了一大批隐藏在党内的托派分子,保证了党的纯洁性,也保证了苏联的团结统一。为什么刘一民就想不通这个道理,横插一杠,制止肃托呢?是不是这个同志还太年轻,不了解敌我斗争的残酷性,只看到了流血牺牲而忽略了肃反、肃托对于保证党和八路军纯洁、统一的重大作用呢?

  再看刘一民提出的弘扬科学、民主精神问题,康生觉得一时半会儿确实挑不出毛病,五四运动喊出的口号就是民主与科学么,那还能有错?问题是刘一民在文章中连篇累牍地论述扩大党内民主,和托洛茨基的主张怎么那么象呢?

  有了这个看法,康生打起精神,把刘一民的《论党内民主》看了个滚瓜烂熟,最后得出结论,刘一民这个人的思想极其危险,他的《论党内民主》打着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的幌子,实际上和托派遥相呼应,矛头直对斯大林同志的权威。

  康生很想马上派人把刘一民抓起来审查,但想了想就算了。原因不言自明,他现在不是社会部长,无权审查刘一民。而且以刘一民越权下令逮捕晋察冀军区冀中肃托指导组的举动看,他对保卫部门成见很深,就算派人去抓,他也不会束手就擒的。搞不好人没抓来,抓人的人反而被抓了。再说了,以刘一民的贡献和他在**、周恩来、朱德心目中的地位,想审查他只能是痴人说梦。

  康生想来想去,觉得一是必须改变**对他的不好印象,重新当社会部长。二是找机会把刘一民的情况向**报告,让他对刘一民提高警惕,必要时果断采取措施。

  对于如何改变**对他的看法,康生是有信心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有恩于**。1936年,地下党组织找到了**的两个儿子岸英、岸青,设法买了上海去法国的船票,是康生专程从苏联到法国马赛港把岸英、岸青兄弟接到莫斯科的。这个事情康生从苏联回国后已经向**报告过,他觉得**应该记得这件事情。

  康生摘下别在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用小楷工工整整地写道:“刘一民同志有关问题:

  一、托派言行1、民主是基础,集中必须建立在充分发扬民主的上。没有充分发扬民主,就不应该有集中。

  2、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应该实行任期制。一般不得超过两届。注:按照刘一民的观点,斯大林同志现在已经应该退休了。另外,他想限制谁的权力?党的领袖的**,刘一民的用心极其险恶。

  3、政治民主是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最容易破坏政治民主的不是普通党员和基层组织,而是决策层。发扬民主的目的,最根本的就是要限制决策者不能滥用职权。

  4、冀中肃托,照抄照搬苏联做法,夸大托派的危害程度。

  5、肃托弊大于利,简直坏透了,纯粹是去莫斯科留学的人员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把**等同于民主集中制。

  6、越权下令逮捕肃托工作人员。

  二、亲美1、其妻倪华曾在美国读博士,见过美国总统罗斯福。

  2、授予罗斯福青岛荣誉市民称号。

  3、在记者会上公开表达对美国好感。

  4、教导师聚集了许多美国工程技术人员。八路军航空队有美国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