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八五章 北返(2)
作者:豫西山人      更新:2020-08-04 04:07      字数:5308
地方。印发就不必了。

  刘一民也不指望同志们一下就接受自己的观点,饭得一口一口吃,慢慢来,有的是时间。象黄克诚,那都是党内最耿直的人物之一,他想通了就会坚持的。想想主席给他发的电报上说,《论党内民主》一文不应该公开发表,可以作为内部理论研究资料进行交流,就赶紧摇头,说《论**员修养》应该引发,他的《论党内民主》暂时还是仅供高级干部研讨,提意见,不印发。

  黄克诚笑话**和刘一民互相表扬,文章写的好就是写的好,用不着这么谦虚的。

  接下来刘一民就和三个人一起详细安排苏皖地区发展的具体问题了。

  令刘一民想不到的是,不用他说干部问题,**自己就提了。**说,他准备向中央建议,任命苏北支队司令员张经武为苏北军区政委,苏北支队政委李聪敏任苏北军区政治部主任。新三旅、新七旅考虑到是主力部队,主要承担野战任务,随时可能调往其它地区作战,干部不作变动。如有变动,将通报教导师首长。主席的意见是,山东、苏皖在大的战役行动上可以通盘考虑,山东我军可以随时南下支援作战,苏皖我军也可以北上支援山东作战。

  讨论完干部问题,刘一民告诉**、陈毅、黄克诚,除了留下新三旅、新七旅归刘、陈指挥外,从缴获资金和南下部队带的经费中,留下三十万块大洋、四十万日元、一百万元法币、2二百万元人民币,算是给苏皖边区准备一点底垫金,用于部队和机关供应以及建立银行;由于山东旱情严重,缴获的粮食留三分之一给苏皖边区,保证机关和部队口粮,其它的运回山东;野战医院一分为二,留一半人员和设备归苏皖边区领导和分配。

  这些都是雪中送炭、无私支援。但是自从刘一民参加红军以来,从红十八团到中央警卫师、红七军团、教导师,刘一民他们缴获的多,上缴的多,支援其它部队的也多。陈毅没有参加过长征不知道,惊讶的嘴张的老大老大。**、黄克诚都是一路长征到的西安,对资金数额到是不在意,没有丝毫惊奇。

  黄克诚琢磨了一会儿,提出张经武的苏北支队、张爱萍的皖东北警备旅、包括彭雪枫的游击支队,都需要集中整训。不然的话,战斗力上不去。最好能和新三旅、新七旅混编,这样可以提高部队整体水平。

  黄克诚的建议应该说是提高战斗力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和陈毅都不说话了,眼巴巴地看着刘一民。

  这一刻,刘一民有点脸红,觉得自己都忘了红十八团时候中央支援干部的往事了,怎么想问题老是怕自己的部下吃亏呢?长此下去,自己岂不是成了标准的山头主义了?

  看着**、陈毅和黄克诚眼巴巴的神情,刘一民调整一下心态,说道:“少奇同志、陈司令、黄司令,正好、新三旅、新七旅缺乏主要军事干部,要不我们几个联名给中央发个电报,报告一下,建议新三旅、新七旅番号不变,由黄克诚兼任新三旅旅长,陈大中专任政委,彭雪枫兼任新七旅旅长,刘毅专任政委。从新三旅、新七旅抽调部队与苏北支队、新四军游击支队、皖东北警备旅混编,以主力带动这三支部队尽快成长起来。如果条件允许,这三支部队还可以轮流开回山东根据地集中整训。”

  这一说,几个人的脸上都是喜形于色。**张口就说:“这才是**人的胸襟气度,这才是我军无敌名将的风采,值得全党同志学习。主力部队与新编部队混编,就不需要再到山东去整训了,放着陈毅、黄克诚、彭雪枫、张爱萍这些一等一的人才,不怕战斗力上不去。请刘一民同志放心,等新三旅、新七旅奉命北上加入战斗时,保证是齐装满员、装备精良,战斗力一点都不下降。这样,我请客,欢送刘一民同志。”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