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三章 沈鸿烈走了(2)
作者:豫西山人      更新:2020-08-04 04:12      字数:5310
上次刘一民亲赴古贤做阎锡山的工作后,晋绥军打的很不错。但是最近有了新动向,晋绥军驻地墙上都粉刷上了一个主义、一个领袖、统一军令、统一政令等标语。据薄一波报告,阎锡山最近正酝酿搞新的政权领导体系改革,准备以晋绥军的师长兼行署专员、团长兼县长。这样以来,晋绥军根据地内由牺盟会控制的那些县政府就可能被改组。阎锡山要收权,我党要扩大根据地,势必引起冲突,搞不好会发生摩擦。特别是山西新军,与旧军的矛盾冲突有表面化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可能是国民党开始加快执行五届五中全会制定的防共、**、限共、溶共政策了。

  主席提醒刘、罗注意,要特别关注于学忠部动向,统战也不是万能的,决不能掉以轻心,以免被突然袭击,吃大亏。

  此时,正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即将收宫的时候,日军全线溃败,我军全线追击,正在兴头上的蒋介石收到沈鸿烈的辞职通电后,感觉莫名奇妙,以为是于学忠和沈鸿烈两个彻底闹翻了,导致沈鸿烈一气之下通电辞职了。

  蒋介石当即命令给于学忠和沈鸿烈发报,要他们报告到底怎么回事?

  于学忠和沈鸿烈都不在驻地,无法回电。蒋介石等不及,叫来了正在重庆的张学良,严词呵斥东北军不顾大局,不识大体。于学忠和沈鸿烈都是东北军老人,一个陆军上将,一个海军上将,又担负着在山东坚持抗战、限制共党发展的重任,怎么就这么不懂事,闹什么闹?今天于学忠发报告沈鸿烈,明天沈鸿烈发报告于学忠,都恨不得将对方置于死地,全然不顾党国利益。

  最后,蒋介石指着张学良的鼻子咆哮:“这样下去是要倒霉地!”

  张学良那脾气,如何能受得了蒋介石的气?两个人叮叮咣咣就吵开了。宋美龄再次扮演了灭火队的角色,总算是把张学良劝走了。

  气哼哼的蒋介石这个时候尚未想起刘一民与沈鸿烈辞职有什么直接关系。在他印象中,刘一民和沈鸿烈似乎还很能谈得来,沈鸿烈还报告说刘一民企图拉他创办海军学校,这说明刘一民很看重沈鸿烈的才能。

  直到苏鲁战区司令长官部和山东省政府报告说于司令长官和沈主席去拜访八路军教导师长刘一民了,蒋介石这才如梦初醒,想到了沈鸿烈辞职八成与刘一民脱不了干系。

  沈醉拿着蒋介石的电报来见刘一民了。

  刘一民的态度很好,告诉沈醉说这事是沈主席自己的决定,具体情况请沈醉去问沈鸿烈,让沈鸿烈直接给蒋委员长发电报说明情况。

  沈鸿烈的辞职通电已经发了,全国都知道了,刘一民也不怕再有其它变故了。总不能沈鸿烈再发个电报说前电作废吧?他丢不起那个人。

  沈醉去见沈鸿烈的时候,沈鸿烈正和随行的秘书处长、警卫在一起,安全的很,自由的很。

  此时的沈鸿烈也曾想到这是刘一民一点证据撵自己出鲁,但更多的是想自己太倒霉了,在不合适的时候提了不合适的要求,引起八路军怀疑。八路军死了那么多人,任何一个疑点都不会放过,何况自己的疑点那么大呢?

  沈鸿烈给蒋介石回电了,很简单,就是“提出把省政府、新四师开进大店的时间,正是刘一民在陇海路被日军伏击的时间。”

  就这一句话,让蒋介石恨恨地骂了几句娘希匹后,就不再发电追问了。

  沈鸿烈发过通电就等于卸任了,刘一民也没必要再和沈鸿烈计较了,竟然和沈鸿烈讲起了感情。

  吃晚饭的时候,刘一民亲自动手,做了一桌子菜,把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