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0章 官邸枪声(续)(2)
作者:豫西山人      更新:2020-08-04 04:16      字数:3186
光足智多谋,也觉得棘手。本来这东北军已经被削弱的差不多了,再也不可能掀起大浪了。而且,开战以来,东北军各部队虽说战绩不咋样,但都打的很苦,确实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没有发生过抗命不尊之类的事情。特别是于学忠部刚刚配合八路军教导师取得了鲁南大捷,虽然**大佬们都知道鲁南大捷是以八路军为主取得的,于学忠部只是起了诱敌、阻敌作用,没有八路军说不定51军、57军会被日军消灭的,但那毕竟是大捷,实实在在的大捷。贺国光就想不通,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这种事情呢?难道是委座操之过急么?

  定定神,贺国光慢条斯理地开言了:“委座,处理这个事情还得戒急用忍,得服从于抗战的整体大局。张学良固然该杀,但是现在不是时候。这个事情还得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得找个合适理由,把张学良的家人和部属暂时蒙到鼓里,一切都要等张学良的伤势稳定以后再说。”

  蒋介石实际上也是这想法,闻言忍不住点点头。

  何应钦不干了,瞪着眼睛反驳道:“国有国法,军有军纪。张学良胆敢戕害领袖,就必须上军事法庭,公开审判,明正典刑,以儆效尤。这个事情没有什么戒急用忍,必须公审张汉卿,彻底解决东北军!”

  何应钦是中央军的二把手,也是蒋介石最重要的大将。历史上,何应钦是因为在西安事变时主张武力解决,调遣中央军威逼西安,落下了企图借西安事变置蒋介石于死地好取而代之的嫌疑,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和蒋介石有了嫌隙。现在,没有发生西安事变,但是发生了官邸之变,何应钦态度依然如此强硬,可见有的历史书上把何应钦定为亲日派未必靠谱,他要是亲日派,那抗战就不用打了。

  蒋介石的心理很矛盾,他知道此时不是严惩张学良的时候,但是也确实想一劳永逸地解决东北军问题。因此,虽然伤口一阵疼似一阵,额头上都是黄豆一样大的汗滴,害得宋美龄边用小手帕给他擦汗边掉泪,蒋介石还是想听听何应钦说说如何彻底解决东北军。

  何应钦知道蒋介石急需止疼静养,见蒋朝他微微点头,也不罗嗦,接着说道:“东北军现在剩余的兵力不多,第49军只剩下一个105师,主官更换的差不多了,只余下上校军长刘多荃和戴罪立功的师长王铁汉,只要电令罗卓英以开会为名将二人扣留即可;67军已被撤销番号,余下的108师划归王敬久指挥,已经中央化,不存在问题。骑兵第二军现在只剩下一个骑兵第3师,位于河南的沈丘、项城一带,命令孙桐萱将其缴械;东北军建制完整的三个军一是鄂南的万福麟53军,二是于学忠的51军、57军。让薛岳解决53军一点问题都没有。剩下的51军、57军现在处于台儿庄一线,有两个办法处理,一是调往豫陕交界处,交蒋鼎文指挥,命其负责伺机收复商洛地区和渭南地区,如不执行命令,就在行军途中由蒋鼎文负责缴械整编;另一个办法是置之不理,暂时封锁张学良受伤消息,让日军消灭他们。我判断,日军对山东的大规模围攻就在眼前,只消严令于学忠死守台儿庄运河一线,他们就会成为日军的靶子。以51军、57军鲁南大战后两万五千人的兵力,日军一个师团就可以很轻松的消灭他们。就算刘一民增援,能救了于学忠一命,估计51军、57军也会十成去七成,再也不会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

  何应钦身为总参谋长,竟然对如何处置东北军各部队说出如此详尽的办法,足见其昼思夜想就是如何消耗杂牌军了。要是让于学忠他们听到,恐怕直接操起枪就和中央军干开了。可惜,这是绝顶机密,于学忠他们听不到。

  何应钦的话让张治中出了一身冷汗,真要是象何应钦计划的这样搞,东北军固然是没有丝毫反抗余地。但是,看到东北军下场的川军、桂军、晋绥军、滇军还会象现在这样与中央同心同德、死打硬拼么?此事万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