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论语为政(1)()
作者:孔丘      更新:2024-09-24 02:28      字数:3613
  【本篇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原文】

  2.1 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

  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

  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

  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

  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译文】

  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孔子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