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 风险投资(2)
作者:
城市灯火 更新:2024-09-24 04:18 字数:2962
�间王八气横溢,世间大腕名流、业界精英、商业钜子无不纳头就拜的风光体面?
唉,我这只能算是起于青萍之末的草根重生,想要风光,何年何月才能得偿心愿呐?
陆南叹了口气,拿起火钳,将炭火埋进灰堆,又检查了一遍门窗,这才上床休息。
整个寒假,陆南除了在家看书,就只去了青弋山观梅。托青弋江白水段加宽工程改造的福,已经是寒冬的青弋江水还是那么丰沛。
山脚下一汪碧水环绕,山顶上天风浩荡,山谷间竟然有点春风明媚的的意思。
青弋山上的野生梅林中竟然有四五种珍奇梅种。除了常见的腊梅、红梅,竟然还有绿萼、朱砂、杏梅和樱李梅,迎着阳光开得灿烂,梅香扑鼻,清幽怡人。
真是块风水宝地呀!
李扬过来一趟,重新安排了大学生的工作任务,除了继续跟进稻田养鱼项目,务求成功外,还明确了整个项目暂时由耿栋负责,他全权代表李扬。而钟献光和何晓丽已经回到汉中,他们负责大棚蔬菜项目,立项前的调研必不可少。首先就要去看大量的书,查资料、做笔记,请教授,总之光是案头工作就要准备很长时间。等真正开始下到田里,恐怕还要更久。正因为这样,陆南在随后又调整了调研时间,放宽到三个月,并且追加调研经费到“实报实销”。
在预支了每人1000元的调研经费用,两个心怀大志,想干一番事业的年青人义无反顾地上路了。
陆南骑着胡开山的新嘉陵125摩托车,后座上带着余燕,得瑟地在虾场转了一圈又一圈,身后是余燕儿咯咯的笑声,远处是谢凤和张秀云两紧张注视的目光,陆南很有点成就感地加大油门,“轰”的驶远。
“都怪你,非得把车给小南骑,要是他摔着了怎么办?”张秀云嗔着胡开山。
“他又不是不会骑,担心什么?小燕儿坐车上呢,我心里有数。”胡开山出人意外地顶撞了一句。
“哎,我这不是……”张秀云瞥了胡开山一眼,没再说什么。
新摩托,新动力,新感觉!陆南有了代步工具,索性决定跑得更远点,把整个虾场所属的一百多亩地界全部跑一遍。
由于陆南的坚持,虾场所有的地方都围上了树,在偏远的区域更是植树成林。整个虾场,除了大门两边就没有一米围墙。
虽然在安全方面有点隐患,但是在效果上,却显得更加大气,更加原生态。
50亩已经开出的塘面,四角都修了平房,供晚上巡夜值班的员工休息,另外超过70亩的野地还未开发,不过也抽干了积水,挖清了淤泥。
四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地上也植上了草,有的地方还修了花圃,虽没有亭台楼阁,但也足以称得上是胜景了。
从虾场初建,到如今也有七、八年了。虾场初步实现了科学化管理。育虾、暂养、喂饲、防病、巡塘,都形成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员工们已由初时进场的懵懵懂懂,变成了如今的游刃游有余。员工已经换了好几茬,直到这两年才稳定下。所有的员工都签了用工合同,义务和权利对等,他们必须要脱离土地,否则就得不到这份合同。而他们得到这份合同所得到的补偿和应有的酬劳,肯定会比种田要高得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份不再是农民,而是“公司员工!”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心态,原先白水虾场很难招到全职员工,而陆南又坚持虾场员工全部从邻近村里招,这一度使得虾场用人紧张起来,尤其是在农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