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五 解剖麻雀(2)
作者:城市灯火      更新:2024-09-24 04:20      字数:4966
�。操作、维修、管理、计量、仓管。从上到下都要重新制订规范、标准。工作量自然大得惊人。也不是一个工作组奋斗几个月就能搞好。必须要全厂上下一心共同努力。从陌生到熟练使用。再到形成生产力。没两年功夫拿不下来。

  陆南深知这次改制的艰巨性,不在于改制本身,而在于改制成功后如何使纺织厂正常运转起来。

  所以陆南的目光没在关注在具体的人和事之上,而是一杆子下到车间,与工人和技术人员聊,与调度、车间主任聊,看老师傅修织机,看巧手的纺织姑娘挑纱飞线,在满是粉尘、噪音大得惊人的车间里流着汗,守着36台织机,把一支支棉纱纱成了棉布。

  “纺织厂的工序,分为清花、梳棉、并条、粗纱、摇纱、整经、浆纱、穿经、织造、整理,这些工序基本上分在五大车间。”江为勤一边领着陆南在震耳欲聋的车间内穿行,一边随手整整身边织机的绺线,查看经纬线密度,又扯了扯织好的布,试试手感。遇见的挡车工、电工、车间主任都嘻嘻哈哈地和他打招

  为勤也不摆架子,总是温和地回应,甚至有很多挡出名字。

  陆南在一边旁观,暗自点头。

  江为勤也在暗中观察陆南,他知道陆南是汉光公司的,而且也知道纺织厂最终会改制成自己从未听过的“国有民营”,怎么改他不懂,也不是他该关心的事。

  可是今天陆南过来,厂长黄成巨未露头,甚至分管生产的副厂长段孟武也没来,江为勤觉得有点不妥,不过这同样是他管不了的。

  他觉得陆南虽然对纺织一窍不通,可为人谦虚、好学,倒也对他胃口。不过这个人,似乎太年青了点儿!

  总工肯下车间,且能认识最基层的工人,这至少说明他不是高高在上,坐在办公室里决策的人,而且看得出工人们对他极为信任明他群众基础好。

  “江总,你说给咱们车间安,可这都几年了,咋还不安呢,人都要热死!”一位人近中年的挡车女工,穿着件大汗衫,外面随便系了个工作围裙上戴着白色工作帽,大大咧咧地走过来,一拍江为勤的背嚷道:“咱车间这环境还能呆人吗?我可听说了啊,浙江那边的小厂都给安空调,再这样下去准今年又得热坏几个!”

  纺织车间足有一个足球场大,里面近千台机器一起轰鸣,噪音、粉尘自不必说,光是几百人和机器产生的热量是个大难题。

  冬天还好,只要过了五月,24~小时不机生产车间,温度随便就上了度,要到七月、八月,更有50度以上高温整个车间就像个蒸笼,挡车工站六小时奔跑在36台机器前后,汗能落下几斤!

  尽管每年春末开始厂就为各车间送冰水、冰块、绿豆汤解暑,可总有中暑的甚至还有心脏不好,染上心肌炎的。

  工人其实和农民一样,都是整个国的基础,是最底层奉献最多、收获最少的一部分。这些年青的女工,有的从十七、八岁就进厂,一直工作到四十多,人就老得不像样,长年过度透支体力,什么妇科病都出来的,脸色就没一个好看的。

  “空调啊~”江为勤为难地叹口气,“马莲,咱们不是搞了冰块了吗?还有绿豆汤。”

  “嘁,冰块管用?你自己不是不知道。那绿豆汤,喝再多也不解渴!”马莲不屑地瞥了眼陆南,问道:“江总工,这就是要来买咱厂子的?”

  江为勤略有尴尬地看了看陆南,陆南倒是大大方方道:“不是买厂子,是参与工厂管理。我叫陆南,马大姐喊我小陆好了。”

  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