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医术(2)
作者:小盗非道1      更新:2024-09-24 11:55      字数:3346
��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还在山上培养出了得意弟子——扬雄!

  扬雄是谁?

  《三字经》把他列为“五子”之一:“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在刘禹锡著名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即为扬雄!

  但是,其学说“人性善恶混杂说”,被朱熹所排斥,又加上其不儒不道,所以朱熹编著四书,把孟子编辑进去。后来,随着朱熹理学的兴起和四书在科举中的应用,孟子学说崛起,而扬雄学说却被挤出了正统。

  书归正传,再来说那严本仁,其人医术高超,略一把脉,便能知病源,所投之药,无有不愈。

  而在安逸看来,这医道之术每个世界都大体相似的,毕竟小说是人写的,其中一些隐性的东西,都与人所处所知息息相关。所以他便想着,既然这严本仁是这个世界医道最厉害的,何不找他学习一番?

  虽说有些药材可能有差距,但若知药理、医理,自己配方也不难。虽然医术一道他能用道的可能估计会很少,但这“山、医、命、相、卜”道家五术由来已久,再加上小说都是人写就,所以里面道士都有修习。这都是修行之人,其他人都会的自己却只能抓瞎,岂不寒碜!

  而且,即便不为脸面,谁又还嫌弃自己的知识少呢?更何况,治病救人,于发展神道也有帮助,虽然他对于神道不是很上心,但做好完全的准备总是好的,遇见伤病患者,闲暇时顺手治愈,如此也不耽搁自己,岂不妙哉?

  一念至此,安逸当下转身离开,因为世界背景多是古代,这地图自然也差不多,所以随意找了个城市,确定了自己的方位以及益州的方向后,直接飞遁而去。

  益州,古地名,属蜀地。位于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盆地。

  益州城内,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摩肩接踵,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店铺林立,有茶楼,酒馆,当铺,作坊等。其余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

  行走其中,即便很多次来往这古代城市,安逸也不禁赞叹出声。

  记得书中说那严本仁住在海棠楼附近,这座楼在州衙之西,乃唐时节度使李回所建,为僚佐燕游之所。四周遍植海棠,至今茂盛。每次新官上任,茸理一番,极是整齐。

  安逸一边路打听,一路前行,直到此地。只见面前是一带木栅门面,栅栏内有一座假山,四五株古桂。里面三间小小堂屋,匾上写“半仙堂”三字,两旁挂板有一副对联:

  切脉凭三点,

  驱病只一剂。

  此时一位老者坐在堂前桌后,对面来瞧病的捱三顶四,相互簇拥,一个个伸着手,求其看脉。

  安逸见此,心道一声:“就是他了。”便分出一缕天魔元神,进入其心中。

  他能这般省事,自然没有再拜师学艺的心思,也无甚不好意思的,当下一面从严本仁心中看取医道知识,一面默默梳理,记念。

  这中医之道,首重望闻问切,有诗曰:

  悬壶济世医苍生,

  妙手回春解疾疼。

  沿用至今四疗法,

  望闻问切好传承。

  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