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一切恩惠都是笑话(3)
作者:小盗非道1      更新:2024-09-24 11:57      字数:3251
emsp;在世人的眼里,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就好像理所当然一样。如果不报就是白眼狼,不仁不义之徒。

  但他家不要了的泔水救活了一个乞丐那他妈也叫施恩?乞丐以后达了就他妈要把趵突泉包下来送给他?

  笑话!乞丐报答只能说明他有感恩之心,但不报答那也不能说他是忘恩负义。毕竟这所谓的“恩惠”,对你来说是那么不值一提。

  你所付出的和你得到的成正比,那是一场交易。但你用对自己来说不值一提对对方却十分重要的东西来换取什么,那你就是一个奸商!

  既然帮助他人自己已经得到了快乐,那就不应该在以“恩人”自居,因为你的出点只是让自己快乐、安心而已,帮助了他人只是顺带,如果再自居“恩人”,那就与伪君子没有什么区别了。

  真正善良的人,不会奢求什么回报,即便别人以怨报德,也不会产生什么怨怼心思,比如说——郭靖!

  郭靖一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却从不以一个救世主的身份自居,即便是襄阳城的百姓,他也只以平等相交,从不认为自己死守襄阳城救了他们自己就会比他们高上一头。但这又与安逸有所不同。

  只因郭靖是儒家的化身,所有行为皆在“仁”、“义”二字,别人对他以怨报德他不产生怨怼心思,只因他心中“仁、义”达到了极致,从而产生一种“我帮助人是应该的,人家以怨报德只是一时犯错,以后肯定会改”的心思。说起来也就是认为人性本善。

  而安逸却完全是“我并没有帮助任何人,我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心思,别人无论是报德还是报怨,那都不能称之为“报”,因为他认为自己没有帮助别人,别人对他好坏,又怎么能称为“报”呢?

  这两种心思,高下立判,而安逸与陈晔的看法,自然也是高下立判。

  一个始终不脱自己是“施恩者”的高尚之感,一个从来不认为自己对别人有所作为的“无为”之心,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其实,如果一个人有一颗小气的玻璃心,还不如不做“善事”的好。

  为“善”者只为心安,若为“善”之后,反而心中难安,岂不是伤人伤己,自讨苦吃?

  安逸不是玻璃心,但他确实也不大方,所以他从没有把自己摆在一个“施恩者”的位置上。

  无他,但求心中豁达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