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夜请神医(2)
作者:钢铁余晖      更新:2024-10-03 10:53      字数:2203
/>
  招募的兵勇相较于卫所军来说,战斗力还算强悍。

  故称之为“营兵”,也叫做正兵。

  其一干军官称之为什长、队长、哨官、把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总兵等。

  而募兵制的缺陷也很明显,容易只认银子和主帅。

  明军的饷银向来拖欠严重,一年里能发两三个月就不错了。

  平时还好,如果没有什么战事,兵卒闹响大多也能镇压下去。

  但如果需要大军出征。

  “开拨银”.“安家费”和欠下的“月钱”皆是少不了的。

  否则谁肯给你卖命。

  真正称得上“精锐部队”的,则是文武官老爷的“私兵”。

  又叫做“家丁”或“亲兵”。

  为了保障自身生命安全,明军的将领通常会大量克扣普通士兵的军饷。

  用来武装自己的私兵。

  徐晋知道,明廷之所以连饷银都拿不出来,不是因为没钱。

  而是因为根本收不上来。

  大量的耕地财富都掌握在宗藩和官绅手中,这部分人又拥有各种特权,能够少缴甚至免缴赋税。

  明末土地兼并已经极其严重。

  富有沃土千里,贫无立锥之地。

  如此,朝廷的财政压力只能全部由贫苦百姓承担。

  就算有人受不了要逃亡,邻里也得承担他欠下的赋税。

  百姓在地里刨一年食,那点收成有时候还不够缴的。

  这才有了层出不穷的农民起义。

  明廷无奈,只好加派各种杂税增加军费,用以围剿起义军。

  但在这个完美闭环下,却是越剿越多。

  徐晋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按照后世的评价。

  崇祯皇帝称得上“勤勉”二字,但除此之外,却也没有能拿出手的东西了。

  既不忍向搜刮了巨量财富的宗藩下手,又无魄力整顿遍布朝野的贪官污吏。

  此人好疑寡断,内无识人之明,外无安国之能。

  若不是最后的死还算有骨气,“昏庸无能”的帽子是跑不了的。

  平复了一下心情后,徐晋开始琢磨起将来的打算。

  当绿林好汉肯定不是正道。

  而今乱世,唯有坐拥一股劲旅,方是安身立命之本。

  争霸天下还太远,不是他这个残血土匪头子此刻该考虑的问题。

  不过却可以步步为营,在这大明的犄角旮旯处逐渐发育。

  要说,这思明府虽然贫瘠,但却有一点很好。

  那便是足够偏远,没有中原地区引人注目。

  裴山县,吴家堡。

  夜已深,罗延康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吴家堡内打着火把巡逻的“乡勇”,并没有发现这几个不速之客。

  他此行是来“请”柳神医上山的,大当家的箭伤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