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买船和造船(2)
作者:钢铁余晖      更新:2024-10-03 10:56      字数:2049
emsp; “兵卒的事儿相对好办一些,末将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给大将军操练出一支可战之军。”

  “不过...”

  郑元秋犹豫道:

  “这战船的事该当如何?”

  “此物造起来不但费工费力,还需有技艺精湛的各种船匠,短时间内难以见效...”

  徐晋深以为然,别说战船了。

  就是一艘普通的大型商船,从龙骨船架的选材打磨到船体的加固.封漆,没个一年半载别想下水。

  尤其是像“宝船”那种大型远洋海船,造价极其高昂不说,那船身所用的龙骨就难倒一大片了。

  能给这种巨船做龙骨的木材,可是极为稀缺的。

  非倾国之力,不可造成。

  故此,才有了“百年海军”这句话。

  对于这个问题,徐晋胸中早已有了对策,那就是“买!”

  从夷人手里买。

  战船估计够呛能弄到,老旧一些的武装商船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毕竟,商人是不会跟银子过不去的。

  话说回来,其实大明的造船技术已经是封建王朝的巅峰。

  尤其是在明朝早中期,其海船领域在全球范围都是首屈一指。

  绝对的遥遥领先。

  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宝船大福号长约一百五十米,宽六十米,载重八百吨,吃水两千多吨。

  与这个庞然大物比起来,把同时代的欧洲海船放在跟前,就跟竹筏差不多。

  只可惜,随着海禁政策,大明的海船优势逐渐丧失。

  到了十六世纪的时候,甚至被欧洲反超,从而错过了大航海时代。

  言归正传,回到买船这件事上来。

  此前,保乡军与红夷人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葡萄牙商人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双方交易频繁,彼此都还算满意。

  保乡军这边向来结账爽快,属于优质客户。

  而红夷商人也是极有信誉,轻易不会耍什么花招。

  直至后来,红夷人想以“燧石”.“硝土”为筹码来换取在保乡军治下的传教权,以及建造教堂。

  却被徐晋直截了当的拒绝,连商量的机会都没给。

  红夷人自然心中不忿,便大幅度缩减了与保乡军之间的贸易往来。

  向来不会坐以待毙的徐晋,却找到了他们的死对头佛郎机人。

  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西班牙人。

  好事从天而降,直把佛郎机商人乐的鼻涕泡都要冒出来了。

  这钱你不挣是吧?

  我挣!

  商人都是理性的,见“制裁”这个手段没用,红夷商人连忙又全面敞开了贸易。

  如此,徐晋如今便有了两个可以选择的商家。

  “买船一事需卿多加留意,最好货比多家,挑些船况好的。”

  徐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郑元秋: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