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历史很相似(2)
作者:请叫我高原红      更新:2024-10-25 07:11      字数:2533
境受到极大的压缩,加之民族习俗与语言的差异,清政府“分而治之”,挑起民族间的冲突,最终导致了民族之间的分裂。

  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红薯盛世”以后,南方出现了大量的人口暴涨,已经远远超过了山地的承受范围。

  自咸丰九年起,这一仗便打响。

  可以说,这一次的和平之战,就是一次意外的产物。

  “人人佩剑,家家皆佩剑。”

  “屠杀男人,抢夺女人的财产,焚烧整个屋村,这就是所谓的“扫荡村庄”。

  “有本地人,互相劫掠,杀害了数万人。”

  这是一件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

  毕竟,这玩意儿实在是太大了。

  当华夏乃至夏文明都没有了扩张的机会和力量,不管是宾客们的道德,还是土着们的团结,都会变成这一幕充满了愤怒的汉人们的哀伤。

  朱富贵并没有在这次的内乱中选择自己的阵营,但是比起那些拥有土地和土地的土着来说,他更愿意招揽到更多的客人。

  其实,太平军中的退伍军人,大多都是客家子弟。

  比如杨秀清,冯云山,石达开,秦日纲,胡以晃,陈承榕,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杨辅清。

  这样一来,大明方面从淮军那里购买到的那些被掳来的平安军,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客家。

  从一开始,朱富贵就对大明的内部进行了严密的防范。

  不管是本地人还是本地人,不管是哪一种,只要不是真正的中国人,都要被送到监狱里!

  在这种严酷的政治制度下,日本人也要讨好地说自己是大明的忠孝之人,至于什么贵宾之分,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方夜谭。

  但大明带来的数十万宾客和十数万土着,根本无法化解两国之间的冲突。

  现在,随着人口的增加,朱富贵当然想要吸纳一些流亡的本地人,而华北的灾民,也会被他吸引过来。

  而川、湘、江南三地的人口,占了三成。

  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为大明提供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中华大陆上的灾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管是土着还是游客,老实说,福建和广东的港口都是好地方,山丘上的荒芜之地,又有何意义?

  来阿美美和那片辽阔的黑色大地,真是太棒了!

  要什么有什么。

  难道还不如那些红色的泥土和泥土更好?

  ……

  和胡雪岩的交涉十分的顺畅。

  胡雪岩的人生座右铭就是“被人捧上了天”。

  总之,无论在哪里,他都会受到别人的尊敬。

  胡雪岩在广府和客家都有交情。

  大明方面,自然需要派遣一批土着和宾客身份的官员前来支援。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土着村落就是一座要塞。

  比如福建有名的“泥楼”,就是一个家族,一个村庄,一边耕种,一边战斗。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