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优待只是表面而已(2)
作者:三悔人生      更新:2024-10-26 12:35      字数:4117
 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如果想要那片草场,驻军就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草原上没有大明信得过的人,而驻军又会让大明吐一大口血。

  在永乐一朝,天灾民变很是频繁,再加上迁都、编写永乐大典和下西洋三件大事压着,大明实在是经受不起。

  这就是瓦剌敢肆无忌惮的原因了。

  最后,就是交趾边上的几个国家了。

  朱瞻壑一回来,他们原本蠢蠢欲动的心顿时就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地飞走了,留下的就只有乖巧。

  这让沐晟在升龙城送朱瞻壑离开时也忍不住感叹道:这交趾,也就只有汉王世子能镇得住,其他人,哪怕是换当今皇帝来怕是也不行的。

  当时朱瞻壑很是随意地回了一句话,但是让沐晟颇有感触。

  番邦蛮夷,畏威而不怀德,歌舞升平的大明只会让他们虎视眈眈,让他们时不时地就想在大明的身上撕下一块肉来,只有把他们打疼了,他们才知道乖顺。

  当时朱瞻壑就嘱咐沐晟,在他不在的时间里,如果暹罗等国敢蹦跶,那就无需顾及,直接出手,一切有他来收拾残局!

  不过说归说,沐晟也答应了,但现实和想法完全是两码事。

  毫不夸张地说,现如今的大明上下再也找不出一个能有朱瞻壑一半强的人了。

  你看李彬和谭忠,随朱瞻壑征讨倭岛,无论是杀俘还是屠城都做过了,但你要让他们自己带兵并且这样做,那纯属做梦。

  除了朱瞻壑,没有人愿意拿身后名做赌注。

  -----------------

  倭岛,石见。

  看似朱瞻壑只是去了一趟应天,回了一趟家,但时间就在这简单的行程中悄无声息地溜走了两个月。

  这就是时代的差距,交通的速度实在是没有办法和后世相比。

  重回石见,朱瞻壑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他矫情,而是真的有这种感觉。

  在朱瞻壑离开时,石见的土地可以说是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红色,因为明军一路上没有留任何倭国的官员、贵族和武士。

  虽然没有伤及平民,但这个人数也是不少的。

  而现在重回石见,朱瞻壑没有感受到离开时的那种血腥、颓丧的气氛,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干劲儿。

  想到这里,朱瞻壑是真的觉得好笑。

  他对这些倭民好吗?好!

  不收赋税,开矿还给粮食充当工钱,别说是倭国了,就是大明的百姓也没有这个待遇。

  可一切就真的像表面上表现出来的这么简单吗?

  就说一个数字:在朱瞻壑离开的两个月里,石见矿山没了近六千个矿工。

  要知道,这还是朱瞻壑有所收敛,因为在他的设想中,这石见矿山是个长期的收益,需要很多很多的矿工,所以他并没有太过分,没有揠苗助长式的让十二三岁的男人也参与进来。

  也就是说,这个六千,代表的是六千个家庭支离破碎。

  在倭国,女人的地位比大明更差,在失去了家里的顶梁柱之后,很多的倭国女人选择听从明军的安排,被送到了大明,另找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