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混乱与稳定并存(2)
作者:
三悔人生 更新:2024-10-26 12:55 字数:4060
,同时由之前的皇后、如今的皇太后孙若微抱着还不能走路的朱祁镇去皇陵祭祀。
这,就代表着新皇登基了。
一个话都说不明白的孩子,就这么成了大明的皇帝,他的母亲成了皇太后,祖母成了大明首个太皇太后。
一切,都是那么的有条不紊,甚至可以说是平静到了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步。
然而,对这个问题感到疑惑的人,无一不是没有资格进入权利中心的人。
而那些整日在权利的最中心摸爬滚打的人就没有这样的疑问。
因为,他们很清楚这件事到底是怎么个来龙去脉,甚至未来几年的景况他们都一清二楚。
……
皇宫,养心殿。
如今已经是太皇太后的张氏坐在最高的那个位置上,在她的旁边,已经是皇太后的孙若微抱着大明有史以来以最小的年纪登基的皇帝。
下面站着的则是陈循等一众人。
这也就是在养心殿了,是张氏自洪熙皇帝驾崩之后的居所,若是在清宁宫甚至是乾清宫,哪怕她是太皇太后,同样没资格坐在最高的位置上。
因为在那两座宫殿中,最高的位置都有着与众不同的象征。
但是在这养心殿中,张氏才是最高的话事人。
“那,臣等就先行告退了。”
陈循带着胡濙等人一同躬身,给张氏,同时也是给孙若微和朱祁镇行礼。
就是在这养心殿中,刚刚确立了大明未来短则十年,长则更久的决定。
皇帝驾崩,新帝初登基,但却没有上朝理政的能力,而且主少国疑,人心不定,这时候就需要有人来稳定大局。
通常来说,在这种情况下都是由皇太后垂帘听政,毕竟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过,而历史上也是这样的。
在历史上朱瞻基刚刚驾崩的那段时间内,正是张氏垂帘听政,同时任用内阁三杨和礼部尚书胡濙、英国公张辅等五位大臣辅政,给朱祁镇创造了一个吏治相对清明的正统前期。
但是,那是历史上。
历史上这个时候早就没有朱瞻壑了,朱瞻基也没有死得这么早,朝中的局势更是没有这么复杂。
现在,就算是张氏想,就算是他有着充足的理由,她也做不到垂帘听政。
原因有二。
第一,大明严禁后宫干政。
从立国之初的马皇后到刚刚才升级成为皇太后的孙若微,后宫不得干政这个规矩从未破过,最起码在表面上是没有破过的。
就算是主少国疑,就算是朱祁镇如今做不到处理朝政,她也不可能垂帘听政。
第二,先皇宣德皇帝在驾崩之前留下遗诏,有内阁首辅陈循为主、六部尚书为辅,辅佐幼主治国安邦。
这封遗诏是李彬带回来的,不是因为朱瞻基亲手将其交给了李彬并且让他带回来,而是因为李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后“说服”了众人将此遗诏交由他保管,并且带回顺天府,交给朝廷。
柳升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怎么样才能把这封遗诏从李彬手里抢走,为此他想过不知道多少种办法,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