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召见徐光启,后面还跟了一个尾巴(2)
作者:韧竹万杆斜      更新:2024-11-01 12:34      字数:2032
msp; 一个司礼监的小太监,跨过翰林院的门槛,闯了进来。

  这翰林院离内阁和乾清宫都不远,都在皇城一个大院里面,出了紫禁城,隔壁东长安街鸿胪寺。

  小太监气喘吁吁站定,正想拿出派头宣圣上口谕。

  突然头皮发麻,想起来这是什么地方。

  小太监看着屋子里一帮子清贵文官,研究史书经义的大儒们。

  他们一个个都看向自己。

  这里面就有许多人,都去过内书堂轮班当过教谕,教导过自己这个小小的司礼监随堂太监。

  在中国,好学生坏学生没有不怕老师的,尊师重道刻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

  这么多教谕,齐刷刷看向小太监。

  小太监还没有说话呢,腿肚子就开始转筋了。

  此刻翰林院掌院学士文震孟,正好也在。

  此公在科举之路上,也是坎坷不易,比之徐光启颇有相似之处。

  然文震孟更有传奇色彩。

  他屡试不第,外甥姚希孟早早考上进士了,他还只是一个举人。

  好在此公性子坚韧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在四十六岁,一举成名考上了状元。

  他做官以后,刚毅正直,一身硬骨头。

  天启时期,就因触怒魏忠贤,被廷杖八十。

  一般人,廷杖八十,怕是早就杖毙了。

  而文震孟呢,就好像是武将,皮糙肉厚。

  廷杖之后,跟没事人一样,拍拍屁股,挂冠而去。

  他安然回了老家,南直隶长洲。

  不过想必也是执行廷杖的太监,得到了上面的授意,对这个状元郎网开一面。

  至于得到了上面谁的授意,反正不会是魏忠贤。

  而比魏忠贤还能指使太监的,就只剩下当时的皇帝天启了。

  由此可见天启,也不是深藏宫内只知道做木匠,不问世事的那种昏君。

  是昏君就不会启用孙承宗、袁可立等人,他只是隐藏得很好。

  如今文震孟和徐光启算是,同时被崇祯起复。

  起复徐光启原因很简单,科技兴邦而已。

  起复文震孟原因也简单,要让朝堂上更热闹一点。

  文震孟是经学大儒,尤善于注解《春秋》。

  对于荒废儒学,转精西学的徐光启。

  他的心里是颇为不齿的。

  嗯,忘了介绍,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后人。

  不过文震孟是君子,平日里对于徐光启的态度是平和的。

  两人大体面子上,也是过得去。

  此时文震孟见小太监,捏捏诺诺说不出话来。

  当惯了教谕的文震孟。

  自然知道是什么原因。

  他忙温言宽慰道。

  “小公公,不要急,慢慢来。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