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皇店里的山西人和襄城伯小伯爷李国桢(2)
作者:
韧竹万杆斜 更新:2024-11-01 12:35 字数:2037
�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自从成立了大明皇家公司以后,这条街上发生了一些显着的变化。
宝和等六家皇店,变成了纯粹意义上的商铺,不再兼着给皇帝收取商税的责任。
收取商税的部门,崇祯不打算再叫什么皇店官店了。
叫个皇家税务部如何?
户部原本就有税课司。
只是这税课司的官员,收上来的商税实在是可怜。
不仅仅是三十税一的比例很感人,还有吏治腐败的问题。
中间很大一部分税收,都被官员贪墨了。
当年的万历也是拿,庞大的文官集团没办法。
只能另辟蹊径,绕开外廷,直接在各地派驻矿监税吏的太监,主要是收取江南的工商税。
可以说,三大征的胜利,离不开江南开明士绅的贡献。
只不过这种贡献,不是他们主动情愿的。
如今戎政府街上的这些皇店,还统一了门店规格和招牌。
里面的伙计和掌柜的,也换了一批,都是晋商小股东赞助的。
这些人也经过内廷的商务课短期培训,被崇祯灌输了一些现代的商业知识。
皇店没有了太监们的坐镇,也没有地痞无赖的帮闲,变得更加亲民和符合市场化规律。
皇店的客人们现在明显增多。
腊月时节,别的店铺都要打烊关门过年了。
没想到皇店这里又来了,一批北边草原上的新货。
这些皮货,山参还有辽东的东珠,着实吸引了不少陌生的客人。
也给这条街上引来了麻烦。
襄城伯嫡子李国桢就是这样的类型,不过他既是客人,也是麻烦。
李国桢听说大明皇家公司,宝和皇店中有新货。
他最初的目的也是过来捧捧场,给他爹借个胆子,他也不敢在宝和皇店中闹事。
那里面虽然没有了,骇人的太监和锦衣卫,却是光明正大竖了一块牌匾。
牌匾上是这样写的。
“大明皇家公司宝和皇店”
这行大字下面,还有一行蝇头小楷书题的款。
“宫中不见南山尽,城上平临北斗悬。崇祯由检题。”
前面两句诗,一般人可能看不明白意思。
后面的“崇祯由检题”可是稚童也能看明白了。
少年皇帝崇祯,这是明白无误地告诉天下人。
朕要亲自下场做生意了,朕的爷爷贪财收税,朕也贪财,却是自己做生意。
据说牌匾挂起来的那一刻,街上的混混们彻底被五城兵马司,和顺天府的差役们,给撵出了戎政府街。
其他店铺是一片哀叹,生怕皇店会店大欺同行。
只是后来的几天,一切如常。
皇店的山西掌柜和伙计们,也是笑容可掬的生意人做派。
其他店铺的东家,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