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 崇祯的日常生活,辛苦批奏折,那是不存在的(2)
作者:
韧竹万杆斜 更新:2024-11-01 12:39 字数:2060
; 当然崇祯的目标不是杨鹤,而是他的儿子杨嗣昌同学。
为了能让杨嗣昌出来为朝廷做事,崇祯也是费功夫了。
先提拔他的父亲杨鹤,才能慢慢提拔他。
总之,孝道重于天的明代,哪有父亲戴罪在家,儿子出外做官的道理。
崇祯就是一个皇帝,也不能任性,总是要遵循一下旧例陈规的。
当然旧时空的历史中,崇祯也不是没有干过这种事。
一边玩命用着儿子杨嗣昌,另一边把他老爹杨鹤贬到了贵州吸瘴气,最后还死在了贬谪之地。
不过杨鹤是罪有应得,当个三边总督,却不是那块材料,白白贻误了军机。
杨嗣昌同学也不再干他蓟镇兵备副使的职务。
而是一步登天,成了通政司的中书舍人。
最重要的是成了,位卑权重的军机处候补军机大臣。
听说也就是这两天,杨嗣昌就会到京城了。
崇祯求贤若渴,让杨嗣昌进京就去军机处当值。
不必再在贤良寺等候觐见面圣,这些繁琐的程序了。
也就是说去年袁崇焕,经受的那些面圣程序,杨嗣昌统统都不用领教了。
话题再扯回来,还是接着聊崇祯的日常生活。
崇祯用一上午的时间,处理完重要的奏折。
处理不完的,只要不是军国大事的奏折,暂时搁置。
实在十万火急的,由内阁票拟,军机处和司礼监批红就是。
反正崇祯一天的时间,不打算全部留在批奏折上。
他算是想明白了。
除了京畿地区,和他的四大巡抚以及两个总督管辖的区域。
别的地方,那些官员,不一定就把自己的奏折当回事。
一个个阳奉阴违的,他崇祯是白费蜡批红,那还不如不批。
也许有的官员是出于无奈,更多的官员是随波逐流。
可崇祯可没有功夫,一个个详查他们的缘由。
先让那些硕鼠再猖狂一阵子,只要不碍崇祯的眼,将来一块再让他们拉清单。
崇祯下午就四处溜达,专注地去做一个闲人。
内阁、科学院、六部和九卿的衙门院子里,他都是愿意去溜溜的。
为的不是处理什么正经工作。
只是为了联络一下感情。
和这些大臣们,聊聊家常,说说闲话。
问一问他们家乡的风土人情,表示一下向往之意。
总之就是不谈正经事。
若是有大臣想要出头,做个直臣,动不动就要做大义凛然状,劝谏他做个圣君。
崇祯就会一直点头,表示高度认可。
可还是我行我素,你说你的,不耽误朕干朕的。
突出一个核心思想就是,能奈我何?
崇祯不屑于靠高高端起,和臣民保持距离和隔膜,来体现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