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2章 朝鲜的知己(3)
作者:余人      更新:2024-11-04 02:02      字数:4025
没有丝毫的出入。

  由此可见,人家并不是心血来潮过来跟他饮酒寻乐,而是一直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陈寔亦算是经历过风浪的官员,便是将清单放下道:“林大人,我们不辞辛劳前来,随路从京城带些货物回去,此举又何不妥?”

  这话说得是铿锵有力,已然是端起了朝鲜使者的风度,那双充满坚韧的眼睛逼视着林晧然。

  按说,朝鲜使团不辞辛劳过来京城,顺道从京城买些货物回去,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其实很多使团都会这样干,毕竟大明的商品代表着世界的顶尖水平,很多商品颇受皇室青睐。

  林晧然端起酒壶给自己倒酒,便自顾自说地道:“这自然没有不妥,你是我大明的藩国,历来我们大明都是厚待有加,大明自然是希望你们能过得更好一些!”却是话锋一转,他突然抬起头望向陈寔进行询问道:“据本官所知,贵国推行朝鲜通宝失败后,百姓一直都是使用五升布交易,不知此事可真?”

  陈寔的心中大为震惊,却是不由得认真地审量着这位礼部左侍郎,万万没有想到对方竟然知道这些事情。

  跟着很多大明官员和百姓的认知不同,他们朝鲜用于交易的并非是金、银、铜、铁,,而是他们自行纺织的五升布。

  却不是他们不想改变这一点,但却是以失败告终。正如林晧然所言,他们曾经尝试推行的朝鲜通宝,但却是失败了,现在的民众只认五升布。

  话说,一个叫文益渐的朝鲜使臣来到北京,可是当时元朝官府禁止棉种外流,他把十几粒棉籽藏在笔杆里偷偷运回朝鲜。

  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朝鲜在国内全面推行了棉花种植,进而棉布成为了朝鲜最受民众所青睐的硬通货。

  五升布自然无法跟大明的棉布相比,但胜在民众都需要,百姓都是以此进行交易。

  陈寔面对着林晧然的咄咄逼人,却是硬着头皮地回应道:“此事确是如此,但与此又有何不妥之处?”

  “据本官调查所知,大概是从嘉靖三十五年的朝贡开始,你们朝鲜使团突然便阔了起来。你们开始在京城大肆购物,六必居的赵掌柜说你们每次过来都是大批订他们家的酱菜,尤其忠爱于大明的高贵的丝绸等物,每次所耗均在万两之上!”林晧然喝了一口酒水,却是对着陈寔平静地说道。

  陈寔的额头已经开始渗出汗珠子,但心中早有定计地回应道:“林大人,我们国王对大明货物极为青睐,愿意拿出国帑来京采购货物,此举有何不妥?”

  林福的眉头亦是微微地蹙起,不由得扭头望向了林晧然,不明白历来精明的十九叔为何要揪着这种事情不放?

  人家朝鲜国王愿意从国库中拿出大笔的银两过来京城采购货物,这可谓是相益得彰的事情,为何十九叔要偏偏对这种事情穷追猛打呢?

  “大明立国之初,定制贵国每年纳贡黄金一百五十两、白银七百两,然贵国无金银,不堪重负!宣德四年,宣宗念贵国非产金银国,请免贡金银,问计于廷臣。时吏部尚书称:‘此乃高皇帝成法不可改也’,然宣宗认为:‘朝鲜事大至诚,且远人之情,不可不听。朕以敕许免,毋庸固执’,遂罢贵国金银贡!”林晧然将昔日的一段往来声色并茂地说了出来,接着放下酒杯进行质问道:“你们国君当年口口声声称不产金银,然这些年运来白银达十万之巨,若非贵国当年是欺骗宣宗不成?”

  话语到最后,宛如是图穷匕见,已然是扣下了一个大帽子。

 &ems